爱东营讯 20年来,他们在路上,努力让那些追梦的孩子不在未来的十字路口徘徊;
20年来,他们在路上,见证了泪水与欢笑,见证了困境与成长,见证了奋斗与收获;
20年来,他们在路上,所有人的脚步汇成同一个频率,所有人心潮澎湃着同一首歌……
20年前的夏天,我市“牵手追梦学子,搭建爱心之桥”联合助学活动正式启动。20年间,累计300余万元助学金助力900余名学子,让爱的力量不断汇聚,让每个追梦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助力他们的梦想放飞。
从“小崔”到“老崔”:一段用心走过的路
从2004年的那个7月开始,记者崔秀勇就开始了他的助学之路。20年,从“小崔”走到“老崔”,他从未缺席过一次走访。
每年7月,由记者和众成地产集团的工作人员组成的爱心走访小组,都会风尘仆仆地深入每一个求助家庭,倾听每一个报名学子的心声,把助学金送到真正需要的学子手中。老崔说:“助学的路,是我们和所有学子,一起用心走过来的。”
20年来,上千个家庭的走访,大家共同目睹了太多不幸:患有疾病仍然勤奋学习的孩子;家庭突然遭遇变故,为筹集学费只身在外打工的孩子……他们经历着同龄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录取通知书的发放,对于他们来说,短暂喜悦后,还有来自心灵深处的痛楚与焦灼,梦想近在咫尺,学费却让懂事的他们内心踌躇。但令人肃然起敬又心怀感动的是,困境从未将他们击倒,反而塑造了他们超越同龄人的坚韧与乐观,对改变命运的自信与倔强,对未来的期冀与憧憬。
很多学子发来的短信,被老崔珍藏在自己的旧手机里。“再难,我也要走出去,将来我一定让我妈过上好日子。谢谢你们在最关键的时刻给我的帮助。”“我的弟弟也结婚了,我把他的婚纱照发给你们看看,就是想跟你们分享一下家里的喜事”……这是一个个没有向命运低头的学子,这是助学路上收集的一份份感动。老崔说:“我们应该谢谢所有坚强自信、执着勇敢的学子们,是他们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担当和使命。”
从小范围到全社会:一场多向奔赴的爱心之约
虽然脚下并非坦途,但逐梦的路上并不孤独。
长期以来,我市出台了高中学费减免、校内奖、助学金,各级各部门各种形式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入学等政策,建立了家庭困难学生的救助制度和资助体系,将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温暖心手相传。
传递爱心,播种希望。2004年,“牵手追梦学子,搭建爱心之桥”联合助学活动正式启动。这一年,15名大学新生得到资助。助学最初源自一个简单的愿望——尽我们所能,帮助更多孩子顺利进入大学校门,一年又一年,一直走下去。同样热心公益的众成集团,加入助学之旅,爱心之约,自此缔结;东营市关工委、山东省教育基金会东营助学基金积极投入到助学圆梦、筑梦腾飞的行动中,为追梦学子共同撑起一片绿荫。
报道公益、投身公益是媒体人的责任。多年来,市融媒体中心先后推出朵朵向阳花学创联盟、“聚焦核心价值观 媒体社区引领行”志愿服务、爱心送考、爱心助农、联合助学等多项党建品牌、公益品牌,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持续作出贡献。
20年间,众成集团为助学活动投入资金300余万元,为一批又一批追梦学子搭建起追逐梦想和希望的桥梁。身为东营地产龙头企业典范,众成地产集团用他们的真诚和执着,践行着一个责任企业的爱心诺言。正是有了众成地产集团长久以来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才让联合助学活动生根发芽,结出了累累硕果。
爱心在传递,希望在生长。20年来,联合助学活动像一个爱心磁场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暖流汇入……
从被助到帮助:一个不断续写的故事
令人欣喜的是,延续着爱心接力的一届又一届追梦学子们长大成人后,珍惜每一次回报社会的机会——灾区志愿者、爱心捐助者、社区义工……光与热,继续在心间传递。
考取山东建筑大学的鞠荣(化名),是2010年的受助学子。“去众成”,大学四年,他的这一信念越来越坚定。在校园招聘会现场,鞠荣签约了同学们梦寐以求的中建八局。可是当他看到众成集团招聘团队,毫不迟疑地改签了这家他心目中的责任地产。“或许还有更好的选择,但我知道自己不会后悔。”如今的鞠荣,已经成长为项目经理。
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的闻旗(化名)、山东理工大学的瑜林(化名),都曾是助学活动的受助学子,他们也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如今,他们都已成为企业的骨干,每年助学走访小组的队伍中,也有了他们的身影。
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的受助学子燕子(化名),已成为市广播电视台一名优秀记者,她说:“离帮助过我的人近一些,也希望能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经历困境的学子。”
……
20年来,爱心助学与受助学子的故事一直在东营续写。
20年来,主流媒体践行社会责任,爱心企业履行社会担当,社会力量汇聚善举,受助学子自强不息,助学活动在为追梦学子送去温暖和希望的同时,更激发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同鸣奏爱与奉献的“同一首歌”。
未来,我市联合助学活动将继续开展,把大爱铺在扶危助困路上,一年又一年,一直走下去。
(记者 商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