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步入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上传承发展,守正创新,构筑起了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的自信和底气,也承载了齐鲁大地的灿烂文明。
齐风鲁韵深藏着文化自信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山东,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正逐步成为不同文化互动和交流的重要窗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铺路架桥;在山东,启动编纂6000多种、13亿字的大型文献《齐鲁文库》,立起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集中展示齐鲁文化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价值优势,持续提升山东文化软实力、助推文化强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凭借“两创”历久弥新,深化文化“两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擦亮山东历史文化的靓丽名片。
推进“两创”彰显历史使命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在孔子故里,许多中华经典成为中小学诵读教材,进教材、进课堂,也就飞入千家万户、实现了入脑入心,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山东显得特别扎实充分。在齐都淄博,注重创新齐文化传承方式,打造了陶琉、丝绸、蹴鞠等一批精美的文创产品,研发了晏子呈茗茶、公子小白水、齐风香礼香料等实用产品,文化传承融入大众生活。坚持寻根溯源、创新方式、深入生活,山东开展“两创”的有益经验,开辟了文化事业跨越发展的新境界。
深化“两创”承载时代重任
山东是文化大省,在建设文化强国方面,责无旁贷,责任重大。去年以来,山东胸怀“国之大者”,制定实施《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进一步促进文化“两创”提质增效,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山东力量。着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开展“儒学大家”计划和“汉学家培养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泰山学者”等高端儒学研究人才182人,持续优化引才育才机制和人才发展环境,打造推动“两创”的人才“梦之队”,奋力打造文化“两创”的新齐鲁样板。山东用服务大局、引贤聚能,传递着文化大省的坚强定力与独特智慧。
“两创”走实放大民生效应
“两创”是文化事业,也是民心工程。山东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市级名录4121项,县级名录12758项,总量居全国前列。充分发挥这类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打造“山东手造”传统手工艺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推动传统手工艺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既有利于促进“两创”路径由“虚”转“实”、产业带动由“点”及“面”,又以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提升了“两创”的生命力,同时在促进群众致富和村集体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两创”走深赋能基层治理
先进文化启智润心,高尚道德砥砺品格。在山东,有一批传统文化的资深研究者、传承人,用敬业奉献和矢志不渝,将深邃的文化知识转化成“大众口味”,将先贤前人的美德善行展现给时代新人,激励带动更多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同时,全省层面大力评选“山东好人”“山东好人之星”,基层纷纷表彰“最美志愿者”“新时代好青年”“好婆婆”“好媳妇”“模范退役军人”等,典型引领、示范带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可以说,“两创”为山东崇德向善、奋勉向上筑牢“精神堤坝”,为社会治理、强基固本注入“源头活水”。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两创”上承历史、启迪未来,只有深耕文化沃土,持续改革创新,坚守为民初心,方能大放异彩、长盛不衰,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了解山东,爱上齐鲁文化体验之旅,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山东方案”。
(文/刘文晓)
(来源:闪电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