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这十年,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用足用好“关键一招”,各项事业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450多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落地见效,获批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盐碱地综合利用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在全省率先制定“一窗受理”地方标准,“一网通办”“跨域通办”服务功能深化拓展,“无证明城市”、企业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全市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增长近3倍。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构筑,建成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一批高端开放平台,26家央企、4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我市,740多家企业与21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进出口总额由774.4亿元增加到2011.9亿元。
前进之路。周广学/摄
东营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优势,东营盐碱地面积341万亩,占全省盐碱地面积的38%,其中盐碱耕地19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9%;东营有国家级的盐碱地科技创新平台优势,黄三角农高区汇聚了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98个专家人才团队,围绕盐碱地科研、种业等方面聚力攻坚突破,取得了盐碱地节水控盐、生物改良培肥、耐盐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系、“鸿鹄”系列智能农机等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东营有比较成熟的盐碱地利用技术、产业基础优势,在全国较早进行盐碱地科学治理,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和精深加工,培育了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等农产品品牌。
黄河口新能源之光。 黄高潮/摄
东营是海陆兼具的油气富产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同时具备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条件。一方面,秉承油地“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的理念,全力支持服务中石化胜利油田和中海油渤海油田抓好油气生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比翼齐飞,加快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在新能源发展上,创下不少新的纪录。
海上钻井平台。朱克民/摄
东营多年来对外依存度稳定在50%以上,与世界上2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780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展对外贸易。去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011.9亿元,创历史新高,较十年前增长158%。
东营先后建成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综合保税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3个国家级平台,正在推动东营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初步构建起了国家级高能级平台体系,开放层次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同时,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设立中国(东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突破百亿元。
(记者 王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