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向绿转变 利津县全面提升发展“含绿量”

爱东营讯 前不久,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东营津辉795兆瓦/1600兆瓦时集中式储能项目(一期)在利津滨海新区(刁口乡)顺利并网投运。“项目一次充电可储存约100万千瓦时电量,最大可满足约15万户居民一天用电需求,年可节约标准煤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3万吨。”项目负责人冯冠书告诉记者。

巨型“充电宝”上线,不仅为发展提供绿色能源,更体现出利津滨海新区(刁口乡)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全省首批通过扩区认定的化工园区,利津滨海新区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变。通过产业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共赢。

基于此,利津县聚焦精细化工、新能源等大产业,加快转调升级,提升发展“含绿量”。发挥化工园区平台优势和利华益集团龙头带动优势,引进万豪化工、鲁文医药等延链补链项目,推动产业链式发展;奋力向海图强,加快实施佰汇达海洋牧场、通威渔业南美白对虾智慧化养殖二期,建设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追风逐日”,依托第三批国家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全力推进辉阳1.65GW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

与此同时,作为利津本地重点化工企业,山东汇宇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02亿元,新上余热利用蒸汽站技改项目,购置数控锅炉、自动上排料系统、脱硫链接改造等设备,将工业余热转化为蒸汽资源,实现二次利用。项目建成后,可为园区企业提供蒸汽资源以及利用余热发电,年可新增蒸汽27万吨,节约标准煤4.5万吨。

借势县域丰富的海洋、土地等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利津县统筹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资源利用和新型储能发展,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地热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全县新能源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24年6月底,利津县新能源(风电、太阳能)装机规模达到46.13万千瓦。

近年来,利津县牢牢把握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加快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产业集群,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领域、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着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同步,聚焦石化、纺织等传统高耗能行业,以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为立足点,通过持续绿色改造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工艺、装备、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记者 任强 通讯员 刘红成 王硕硕)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