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E时评|因地制宜 让新质生产力热潮奔涌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火热”实践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屡见不鲜,但有的地方可能会忽视“因地制宜”这一重要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件大事、新事,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更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在东营的山东水发胜动集团总装车间,只见设备上下翻转,曲轴、活塞、缸盖等部件有序装配,一条从零部件组装成整机的完整生产线运转流畅……胜动集团作为“国家级燃气内燃机装备自主化研发制造基地”,从设计、试验、装配到测试全工艺过程,可实现全链条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和制造,一台燃气内燃机机组装配出厂,需要历经至少48000种零部件制作、2000余道细化生产工序。得益于MES系统,由几千份纸质材料的运转演变为MES生产看板上的数字、图表“跃”动,可实现生产全流程管理、追踪、追溯。据悉,胜动集团的这套MES数字化系统由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其“量身定做”。“这套‘智慧大脑’还可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形成综合报告,直观的展示作用为生产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让制造全流程变得可控、可追溯、可预期。”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总经理张德胜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和价值转化。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东营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展的“关键一招”,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升级扶持力度,加速推进“智改数转”“机器换人”,推动重点产业借助工业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数字化转型,给予全链条无缝隙支持。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应该主动揽“风”借“光”,不断激活绿色引擎。前不久,河口区军马场5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十四五”开发计划中首个立项备案、首个开工建设、首个全容量并网发电的项目。该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发电量达8.1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24.57万吨标准煤,并减少45.48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可满足大约100万户家庭的年度用电需求,对优化东营市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能源正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进,风电、太阳能等逐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能源,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产业升级竞争高地和发展新增长点。此时,更应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把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全力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东营正有序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协同推进地热能产业化发展。到2025年,全市将完成中深层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面积达到4500平方公里,全市地热供暖(制冷)面积达到2170万平方米;到2030年,全市地热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

  从推进制造业企业“用数赋智”,到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到新能源产业不断崛起,再到未来产业取得标志性进展,当下的东营正不断借助自身资源禀赋,展现出发展后劲更足的强劲态势。

  未来,我们要提早谋划、科学布局、统筹兼顾,才能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持续拓展科技创新的疆界,以科技创新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同时,不断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积极推行绿色低碳转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让新质生产力热潮奔涌,为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商雅雯)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