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E时评|以“软实力”架起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大力推动移风易俗,红白事简办,文明新风在各个角落蔚然成风;非遗传承进校园、社区,吕剧起新韵……传统文化在现代城市焕发活力;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社区图书馆、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覆盖全域、布局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围绕“黄蓝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策划推出一批标志性生态旅游项目,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赋予湿地文化、红色文化、军垦文化等以时代精神。近年来,东营以传统文化涵养城镇品质、展现城市韵味,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以文化“软实力”架起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依旧奋发向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依靠人民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这份文化又反哺了人民,成为了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源于人民又反哺人民,所以,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继续赓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澎湃新动能,铸就新辉煌。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要不断赋予时代新内涵。“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赋予其时代新内涵,重要且必要。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卷,革故鼎新、与时俱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向善、礼义廉耻等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扑面而来,历久弥新,对推进现代文明建设等依旧具有重要的意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将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相协调。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要不断创新展现形式。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相适应?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相契合?创新展现形式,尤其是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借助AI、虚拟技术等,让文物“活”起来,借助文学、音乐、电影等形式,利用报纸、互联网等载体,运用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场所,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其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例如,利用直播展示和短视频的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中去,在打破时空距离中深入和了解非遗文化,在保持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实现与现代生活的有效融合,让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流淌在每一个现代人的心田。

  文脉千年、物载华章。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九曲黄河蜿蜒磅礴,滚滚长江奔流不息,万里长城气势巍峨……每一缕文明都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根基,都延续着强大的精神血脉,不仅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而且需要契合现代文明,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东营,这座年轻之城,正以砥砺之姿,聚力书写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请拭目以待!

(王文朋)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