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31日晚7点,都会有一个坚定有力、温暖入心的声音,准时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与大家见面,传遍千家万户,传至世界。这个声音陪伴了每位中华儿女十一载,这就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
又是一年辞旧迎新时。回望2023年,在疫情困扰过后,虽然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还有未知,但这一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虽经风雨洗礼,但看到了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
“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
工业是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新型工业化是强国之路,事关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作为工业大省,我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在全国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近年来,东营市抢抓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机遇,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目标,围绕链条经济、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实施改革创新,全面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2023年,东营市开展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年行动,加速发展数字产业,规划建设悦来湖、‘数智碳谷’等数字经济园区,强力推进数实融合,新增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试点示范10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了‘上云用数、赋智’全覆盖。
强化链长制培育牵引,增强高质量发展韧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人才链。创新创业共同体通过布局建设公共试验服务平台和产业化项目,高效链接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加快培育更具原创力和竞争力的盐碱地生物种业、生物医药、健康功能食品等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生物技术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锚定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的目标定位,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创新实干,事争一流,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市被确定为2022年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的城市。大豆扩种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农业农村部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2023年累计争取省及省级以上资金12.74亿元,同比增长20.6%;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运营,成为全国农业领域第五家国家级创新中心。
东营市启动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聚焦种业发展、基地打造、主体培育、精深加工等方面,全力打造黄河口滩羊、大米、大豆、对虾等全产业链重点链。持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品牌价值分别达到31.93亿元、11.57亿元,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达35个。持续做优产业发展平台,东营区创建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广饶县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强县,全市创建6家省级、18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县、5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1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以及131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突出沿黄、沿海、盐碱地特色优势,全面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增强发展基础、增强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推动三产融合,按照“资本赋能做规模、科技赋能做标准、品牌赋能做市场”的思路,实施大米、大豆、水产品、畜产品、预制菜五大全产业链培育行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农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实现“联村共建、资源共享、辐射带动、以强促弱”的发展新格局,助推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
C919商业首航完成意味着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空港产业园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而东营,与C919的“不解情缘”已有将近12年了。自2012年东营市政府与中国商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到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东营基地建成,再到C919大型客机102架机转场东营试飞基地开展试飞……东营试飞基地是中国商飞在上海以外的唯一一个自有试飞基地,主要承担科研试飞、地面实验和飞行人才培养等功能。十几年的时间,中国商飞在东营机场试飞及通勤飞行训练累计超过3000架次,试飞保障架次不断刷新着纪录。2023年12月4日,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东营机场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大关,标志着东营机场正式迈入百万级机场行列,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强力引擎和重要的航空交通枢纽。东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不仅是东营民航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东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说起交通,就不得不提津潍高铁,这是国家 “八纵八横” 干线高铁网、沿海通道、沿黄达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营高铁站建成后,将结束东营市没有高铁的历史,构建起东营市高铁主骨架,与周边铁路串联,形成联通京津冀、长三角和黄河流域城市群的高铁网,助力东营市成为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开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假日旅游人潮涌动,电影市场红红火火,‘村超’、‘村晚’活力四射,低碳生活渐成风尚,温暖的生活气息、复苏的忙碌劲头,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2023年 12月18日,全市旅游工作推进暨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东营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强指出,文化旅游既是幸福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级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优势、激活潜力,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旅游业体系,全面提升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全市上下抢抓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机遇,挖掘用好黄蓝交汇、野生鸟类、红地毯等特色资源,持续做强叫响“黄河入海”品牌。全力推进项目攻坚行动,加快招引落地一批地标性重大文旅项目和特色优势项目,持续增强东营文旅的吸引力影响力。要持续激活文旅消费,认真落实国家、省文旅促消费政策,精心策划举办新场景、新形式、新体验的文旅活动。大力推进文化“两创”,突出黄河文化、石油文化、孙子文化、吕剧文化,做好系统挖掘、研究阐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大文章。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推进“吃住行游购娱”全面发展,持续提升游客体验感、满意度。各级要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要素保障,加强宣传推介,合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而东营各县区扩展“村晚”阵地,将“村晚”舞台延伸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公园、文化广场、田间地头等地,通过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演出等活动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和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丰富的文艺作品满足了居民文化活动需求,让能歌善舞、懂诗会画的居民有了施展才艺的空间,以融合之力奏响“村晚”强音,走出了特色产业道路,逐步实现了农业强、文旅兴的发展目标。
总书记心中装着的始终是人民,心之所系也是人民。在新一年的新年贺词中,句句不离人民,事事聚焦人民。
“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压力,一些群众就业、生活遇到困难,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我都牵挂在心。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深受感动。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现在,社会节奏很快,大家都很忙碌,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我们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如总书记所言,东营也是一座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首位的城市,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15万个,新增学位学位2.5万个,4.6万名小学适龄儿童实现平稳有序入学。现代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交通运输大力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无一不是紧紧围绕着人民而开展的。2023年的民生答卷温暖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让我们不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新时代的追梦人,用奋斗开辟新的征程,用实干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景晔 核发:周磊 郝燕 曲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