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扎稳打有干头|义和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盐碱地里闯出致富路

爱东营讯 日前,一场声势浩大的实打验收活动在河口区义和镇小麦育种基地拉开帷幕。在收割机的轰鸣声中,3.1亩测产地块很快便被收割完毕。经现场称重、除杂并去水分后,最终测定亩产为838.27公斤,创2024年鲁北地区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从播种开始,镇商会会长陈建民就全程指导,为我们引进了烟农1212优良品种,还让我们掌握种植的技术和方法,这次测产结果我非常满意,以后种小麦我更有信心了。”颐和新村河一自然村种植户王宝军表示。

为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义和镇先后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耐盐碱种业创新项目。依托渤海圣丰种业优势资源,建设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引进科研院所优势力量和育种栽培专家,大力培育适应更高盐碱度的大豆新品种。积极承接北京泰华集团甜高粱糖浆生产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落户,着力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与烟台金海、安徽圣尚合作种植的烟农1212、富硒SOD黑小麦均在盐碱地上获得高产,为2024年冬小麦良种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在北京雄特牧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合作社的肉牛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合作社的肉牛养殖已达到了800头的规模。”在河口区东宸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基地,同和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志刚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义和镇不仅在深耕盐碱地农业上大做文章,更在畜牧业中挖金掘银。2024年,义和镇同和新村整合市区两级下派帮扶资金,建设占地16500平方米的标准化繁殖牛养殖基地,谋划实施“庭院共富牛”项目,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推行“租母收犊”肉牛养殖新模式,通过培育打造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协助引进海福特优良肉牛品种、构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系统举措,打造高档肉牛产业集群发展蓝图,带动农牧业增产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同时,创新试点“上光下养”“光畜互补”模式,在置业牛棚房屋顶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产业发展带动大村融合、实现村企共赢。

“目前,通过推广耐盐碱品种、创新畜牧养殖模式,义和镇不仅可以向盐碱地要粮,还可以在利用荒(草)地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上,进行修塘养鱼、发展光伏等立体开发,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义和镇党委书记戴鹏表示。

(记者 刘健阳 通讯员 孙同兴)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