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E时评|加力提速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爱东营讯 “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拓宽共同富裕路径”“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明确要求。

殷切嘱托记心间,不负厚望再出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沿黄、沿海、盐碱地优势,稳定提升粮食产能,全面提高农业发展质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力提速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

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视察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省黄三角农高区围绕盐碱地综合利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合作,建成各类创新平台54个,实施科研攻关计划84项,取得科研成果226个,培育耐盐碱新品种(系)55个。这里获批建设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已推广耐盐碱新品种、新技术804万亩。”省黄三角农高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杨长军说,“总书记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我们将加快科技创新,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向盐碱地要粮,为丰盈粮仓多作贡献。”

“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更提出了明确要求。”河口区孤岛刺槐林场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河口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河口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张宝存说,河口区将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实干实绩奋力推进河口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打造盐碱地农业创新高地,突出抓好河口区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统筹推进耐盐碱大豆、百合等育种研发创新,探索形成滨海盐碱地土地种子“双适应”的综合利用模式。培强做优乡村富民产业,以片区、园区为抓手,深化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培育形成以对虾、奶牛2条重点产业链为引领、一批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链为支撑的“2+N”农业全产业链格局。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成果,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拓宽共同富裕路径。

近日,在垦利区垦利街道乡村振兴“黄河廊道慢生活体验区”,六村的百亩金银花种植基地绿意盎然。放眼望去,藤蔓上一簇簇金银花朵次第盛开,俏立枝头。村民们手挎竹篮或塑料桶、编织袋等工具,穿梭其间,在金银花丛里指尖翻飞,娴熟地采金摘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总书记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明确要求,指出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下一步,垦利街道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不断巩固‘黄河人家’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成果,加快黄河廊道慢生活体验区、东宋村工艺品加工产业园等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进展,在发展一村一业、促进共同富裕上着墨,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垦利街道特色板块。”垦利区垦利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春光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农民经济收入增长了,生活水平就提高了,幸福感也随之上升。”利津县北宋镇党委书记董洪晓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触很深,“下一步,北宋镇将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大美富强新北宋’发展目标,聚焦沿黄乡村振兴主战场,突出特色,着力打造‘药草花海、瓜果飘香’的黄河滩生态农业区,以黄河滩区为抓手,立足产业实际,唱响‘黄河人家’生态品牌。同时,整合黄河下游历史文化资源,壮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深化‘支部领办+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推广,激发全镇108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活力,加快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我们凝聚干部群众力量建设家乡指明了方向。”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仙河镇党委书记韩春亮说,下一步,仙河镇将积极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强化要素保障,努力实现农业稳增稳产、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聚焦土地资源,夯实农耕基础,提升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完成镇东花苑农机大院建设,盘活低效闲置土地。促进农旅融合,激活内生动力,瞄准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发挥海星村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优势,打造集旅游度假、水上休闲、研学团建、主题乐园等功能为一体的鹤来湖旅游片区,提升区域文旅吸引力。转化升级创优,延伸产业链条,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探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致富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 关晨歆)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