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东营讯 日前,在津红驿站——明集商圈网格微家,不算大的场所功能一应俱全,设有咨询接待、共享书吧、休息室等功能区,不少周边商户前来咨询便民服务事项。为实现网格“全周期管理”,利津县通过服务用房清理、机关用房周转等方式,在网格层面建立“津·红”驿站17处,覆盖小区、广场、商圈、园区各领域,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
据了解,近年来,利津县紧紧围绕破解基层治理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围绕“强党建、优资源、明职责”三个关键点对症施策,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铸强党建引领“硬内核”。利津县成立了由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下设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红色物业等5个专项工作组,实现高位统筹、协同推进。在全县乡镇(街道)统一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打造上下贯通的党建引领体系。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打造“乐活社区”品牌,将党建责任链条传导至基层“神经末梢”。
夯实资源力量“硬支撑”。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实践锻炼,持续为乡镇(街道)“输血增能”。依托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做实综合执法平台,将市场监管、公安等派驻机构人员下沉,打造“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1+8+N”基层执法模式。
释放明责赋权“新势能”。实施赋权增能,先后编制67项“属地管理”事项清单和177项乡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说明书”,进一步厘清属地责任的“分界线”;将规范“属地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有效增强了基层“话语权”。加强数智赋能,依托县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搭建平台,形成事项“源头发现、快速上报、及时响应、督导落实、办结销号”全流程闭环管理体制,推动基层治理由“人工管理”向“智能化”转变。
(记者 闫雯雯 通讯员 张淑萍 薄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