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扎稳打有干头|新户镇大力推进渔业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 海参喜获丰收 客商纷至沓来

爱东营讯 穿好皮裤,整理好氧气罩、海参捕捞等装备,一个猛子翻身入水……进入5月,走进位于河口区新户镇曙光汇泰公司养殖基地,池塘边赞叹声不断传来,三五人一排正在采收海参,一片繁忙景象。

“看看我们的海参,个头大,皮质亮,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在海参产业基地,捕捞人员史大平高兴地说。每年到海参集中采收期。由于运输距离较远,收购商一大早便赶来开始采收。“只有在晴好的天气采收才能保证海参的高品质。”史大平熟练地将肥美鲜活的海参从网箱中倒出,经过清洗、分拣、称重等一系列流程后,成熟海参被运往岸边,卖给前来收购的客商,或是送到加工厂,制成盐渍海参、臻品干参、速发干参等备受消费者青睐的营养保健佳品。

“这次捕捞的海参单只最大可达一斤重,可满足多种海参产品的加工需求,这也让我们养殖企业信心十足,期待海参养殖有个好收成。”曙光汇泰公司养殖基地负责人葛卫波说。新户镇位于黄河入海口,这里水源充足,植被丰富,水文条件独特,为海参的培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户镇近岸海域的水体环境“肥、活、嫩、爽”以及黄河冲击的泥沙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藻类,是其他很多地方所不能比的。

新户镇是我市知名渔业生产大镇,素有“百鱼之乡”美称,境内鱼类、贝类品种繁多,味美肥鲜。近年来,新户镇把海参产业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随着一批实力较强的海参产业龙头企业和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海参品牌培植,新户镇初步形成结构合理、规范有序、集约经营、富有活力海参产业体系,正从产量向质量、品牌建设转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省市级渔业龙头企业华春渔业公司总经理解秀春体会最深。“好的海参在市场上根本不愁卖,价格还高。”解秀春介绍说,他们秉持科技创新,加强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鲁东大学等深入协作,创建山东省刺参种业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海上粮仓“育繁推”种业企业、省级东营刺参良种场,建设亲本保育车间2000平方米,经过连续4代选育,获得具有高温耐受性强,生长速度快的“华春1号”刺参新品系,填补黄河三角洲地区刺参良种选育空白。年保存优质海参亲本5万头,“华春1号”刺参度夏成活率达到80%以上,大规格苗种亩产量达到100公斤以上,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为进一步推动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户镇推广良种良法,促进提质增效。依托龙头企业先后实施高生物活性刺参生态养殖产业化示范、黄河三角洲刺参池塘养殖度夏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转化不同底质和海区环境海参高效健康养殖、海参池塘生物敌害生态防控等关键技术,转化并推广了优质抗逆刺参选种繁育;同时,从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及质量入手,实现了质的飞跃。

“现在我们不断强化渔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水产品仓储及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发展海参精深加工,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措施,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带动和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新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鹤说,预计今年全镇海参产量将达到1500吨,实现产值约2亿元。

(记者 关晨歆 通讯员 张吉东)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