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E时评|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华彩绽放

  龙年春节虽然过去了,但是留在记忆深处的热闹氛围和文化气息久久徘徊着。

  长长的龙形花灯,喧闹的锣鼓,绚丽的打铁花,悠扬的吕剧,还有沉浸式体验出嫁的小戏小剧,动感十足的滑雪,元宵节走街串巷的秧歌展演……展现着新时代我们黄河沿岸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非遗文化更是“出圈儿”,黄河口草编、黑陶、印泥、刺绣、年画……引来市民游客驻足赏玩。这个春节的文化年味儿,让大家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在外打拼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欢欢喜喜回家过年,这里面既有亲情的召唤,也有文化的感染。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备受重视,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文化“两创”带来的浓浓“年味儿”。

  优秀传统文化长久发展,离不开老手艺人的传承。秧歌的热烈、开海的虔诚、草编的神采、旗袍的风韵……这些民俗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岁月的沉淀与积累,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在当代,老手艺人作为这些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更需要坚守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创新传承,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老手艺人走进校园、社区,开展民俗文化讲座和技艺传授活动,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与日常生活结合,开发实用文化产品,让传统文化一点一滴融入百姓生活。

  优秀传统文化长久发展,更需要年轻人的热爱。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年轻人走出乡村,走进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就有一些艺术形式随着人口的流失而逐渐“老去”,后继乏人总是让人忧心忡忡。因此,把传统文化的传承着眼于未来力量更加重要。吕剧进校园,建设非遗技艺传承馆,博物馆、文化馆研学,组织青少年书法比赛,积极参加传统节庆活动等一系列措施的运用,让年轻人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嫁接短视频平台,在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丰盈内心、塑造自信、充实生命,汇聚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最强年轻力量。

  优秀传统文化长久发展,还需要靠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重要的传播载体和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运用生产的文化产品进行传播的方式也更利于大众接受。黄河口地区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草编、黑陶、泥陶、旗袍等产业,吸引了许多群众加入,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既有效传承了传统文化、非遗技艺,还带动了百姓致富和乡村振兴。

  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愈发鲜活,在新时代华彩绽放。

(成凯旋)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