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曾是老百姓对这片盐碱地的形象描述。现如今,这里的变化翻天覆地,已经成了盐碱地农业创新高地。
12月初,记者来到垦利区垦利街道根治盐碱改善生态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园区,示范区内种植小麦试验田区域内,工人正忙着给试验田下管准备进行冬灌压盐。
时间回到今年6月,这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园区的小麦试验田喜获丰收。这块曾经撂荒的重度盐碱地,如今变成了平均亩产357.11公斤小麦的粮田。
据了解,垦利区通过招才引智与山东乾舜水土治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流转3000多亩盐碱地开展科技攻关,平行推进十几个不同梯度盐碱地块改良实验,最终从十几个方案中筛选出“封域双层真空负压阻控综合技术”。
“这种技术用塑料膜垂直铺塑,封闭区域,防止盐水内侵,用底层管控水位,上层管冲洗盐碱,真空泵吸力加速渗透,改良盐碱地效果较好。”山东乾舜水土治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盖俊山介绍。
“截至目前,运用该技术体系改良的盐碱地达到1.1万亩,已种植8000亩。其中,6000亩土地已喜获丰收。2023年,我们计划继续流转1万亩。”垦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巴树光说道。
“改良前,含盐量是16‰;改良后,降到3‰左右,可达到60年不返碱的目标。”垦利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周美燕介绍。
仅“改土”还不够。为深入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还需从根源上寻突破,进行“改种”。围绕盐碱地种业创新,垦利区在中重度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品种作物选育上精准发力,建设实施3000亩中重度耐盐碱作物育种与高效农业创新示范基地,每年引种、选育上百种优质种质资源进行试种,筛选更多耐盐碱良种示范推广,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努力打造国家盐碱地农业创新高地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区。
近年来,垦利区聚力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积极探索盐碱地多元化利用途径,通过科学合理改良和品种选育,激活资源,崛起盐碱地综合利用产业带,“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土地变身“生态粮仓”。
(记者 许云飞 通讯员 于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