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春天啃着鲜嫩的草芽,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暖阳中嬉戏,冬天在雪地里打滚……这是一群“待遇”极高的生态猪,它们饿了就吃无公害食物,渴了能喝上从管道里流出的活水,林间的野菜、中草药是它们的零食,还住在鲜花点缀、绿叶作伴的“田园别墅”。因为这等惬意、随性的生活,因为这等自然欢愉的生命状态,它们有一个贴切而讨喜的名字:小欢猪。
“小欢猪”是山东润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明星产品之一。“我们种树不卖树,留住树、留住生态,向生态要效益。”润松农业董事长苟水民介绍。
基于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特点,围绕产业化利用、市场化交易等重点领域,我市初步形成了“润松农业”林草资源修复+产业化经营模式,“草——牧——园”滨海盐碱地治理+综合利用模式,“金湖银河”城市湿地修复+价值提升模式,“龙居镇”沿黄生态修复+综合开发模式,“水权置换”生态资源指标交易模式等一批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为我市生态价值实现提供了有力参考。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就是要让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者付出成本,让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者获得收益,将“绿水青山”的自然和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我市不仅生态资源富集,还是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多门类工业基地。随着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相继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也对传统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急需探索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因此,我市依托自身独特的生态资源,申报并扎实推进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率先启动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理论研究,先行先试探索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东营模式”和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东营路径”。
我市科学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摸清“绿水青山”家底,以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及有关专项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了东营市林地、湿地、草地、耕地、盐碱地、海洋等典型自然资源清单;以2020年为核算元年,全市2020年生态产品总值(GEP)7236.88亿元,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完成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地级市。立足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特点,基于不同生态产品的经营性和公共性属性,创新9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差异化实现。聚焦可持续,构筑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四大保障体系”,制定出台了《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条例》《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形成了完整的生态保护修复地方立法体系,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法治保障。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