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一滴油充当燃料,撑不过一秒时间。但若施以化学“魔法”,滴油大小的白色颗粒,就可把一杯水“喝个精光”。
“这些白色颗粒便是高性能吸水树脂,由石油炼化产业下游产品丙烯酸制成,是纸尿裤、卫生巾必不可少的芯材。”山东诺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小平介绍,过去,该市场主要由日本垄断,但在市委、市政府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支持下,公司狠抓研发应用,其产品吸水量提升到自身重量的60倍,部分型号甚至达到300倍,一举斩获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订单,“公司效益随之逐年攀升”。
产业向新,源于变局。作为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580万吨,拥有原油进口指标1206万吨,油品仓储能力2300万立方米,是当之无愧的炼化大区。但随着时代发展,单纯炼化不仅利润日降,还面临“油价一波动,经济就咳嗽”的困扰,亟需延链谋变。
“这与我们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山东泰特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彪表示,为给公司核心项目——9500吨/年特种环氧树脂选一个合适的“家”,公司先后在国内18个化工园区进行考察,最终,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谋转型的热情和“邻墙供应”优势打动了他们,“决定在此投资建厂”。
“项目不久前正式投产,其产品应用于光刻胶、3D打印等领域,因技术先进、工艺领先,很受市场欢迎,独占全球约30%的产能。”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陈涛说,该项目既推动开发区丙烯产业链向下延伸,补足“临门一脚”,又通过对破产企业土地和地上资产的收购,实现了原低效化工用地的升级。
产业向新,延链生金。今年以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绿色循环能源石化基地的发展定位,积极向下游延伸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在去年成功争创烯烃芳烃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基础上,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也成功入选,成为全省首个高端化工和新材料领域“雁阵形”产业双集群开发区,实现了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今年1至10月,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19%,发展主动权握得更紧更牢。
(记者 周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