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龙居镇:绿色长廊掩古镇 强力发展又起航

/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秋日龙居的天空有着独特的美丽。

  从龙居牌坊出发一路向西,经兴龙路、兴盛路来到黄河南展区安居富民工程,再经滨湖西路、兴龙路行至龙栖大道,最后观赏四季甜园项目、龙居湾宿集、临黄大堤、沿黄生态长廊项目,发现无论是低头观水还是抬头赏云,每一帧都能感受到龙居之秋的静美。

  近年来,东营区龙居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全镇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和广阔发展前景。先后获评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镇、省级园林城镇、省级“林海小镇”、省级旅游强镇、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龙居镇党委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

  搬迁改造:离开是为了幸福的告别

  “扶贫路上春常在,致富村中景更新。”虎年春节是不少龙居镇滩区村民喜迁新居后过的第一个新年,村民们贴起了春联,望着新居笑意盈盈。

  然而在他们曾经居住的黄河滩区,却一直流传着“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说法,这也是很多滩区群众的真实生活写照。

  2013年起,龙居镇开始实施南展区搬迁改造,全镇共有19个行政村被列入搬迁安置范围。随即镇上规划新建龙居社区作为集中安置社区,规划建设了60型、80型、100型和120型4种户型,并按照不同户型确定价格,让村民都能住上新楼房。目前5884户、13512名村民均已经领到了新房的钥匙,此举彻底改善了村民祖祖辈辈的居住条件。

/

  目前,已有15个村的村民告别旧居,搬出滩区,步入了崭新的幸福生活。

  龙居镇麻三村是黄河滩区搬迁项目中的一个村,过去的几十年里,村民一直生活在“抗洪——重建——抗洪”的循环中。通过搬迁改造工程,如今的村民住进了社区漂亮的楼房里,结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

  “你看看我现在住的房子,又干净又敞亮,没想到人到中年还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这辈子也值了。”刘亮铭的家曾经在麻三村的土坯房中,今年3月,刘亮铭通过公开抓阄的方式选到了一套80型的房子,从住了大半辈子的黄河滩区搬到干净整洁的社区,刘亮铭的家如今房间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与从前的滩区村落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从分散居住到大规模集中安置,搬迁群众离开熟悉的村庄,如何才能让他们安心生活?为此,龙居镇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安置社区组织建设不断完善,龙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秋日,记者沿着兴龙路、兴盛路来到龙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走进大楼最为醒目的就是照片墙上一百位居民的笑脸,沿着笑脸墙一路向前,社区餐厅、卫生室、儿童中心、棋牌室等一应俱全,这是龙居镇在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后精心打造的。其中,卫生室内配有两名医生,无论是居民日常看病拿药还是日间护理需求均可在此得到满足。

/

  与此同时,社区还定期组织开展政策宣传、爱心帮扶、邻里互助、义务巡逻、环境整治等公益活动,引导大家共同参与社区社会治理,让黄河岸边的幸福家园在每一位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展现出蓬勃生机。

  “现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利用率很高,已经成了居民的幸福港湾,同时,由社区党委培育了一批在社区中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党员和基层治理骨干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龙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邱添说道。

  人人有活干,增收致富忙。群众居住环境改善了,还得兜里有钱才能过上好日子。为此,龙居镇坚持就业优先,多方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其中,依托康源农业、新希望六和等本土企业,组织柳编、棉被等手工制作能人入驻党群服务中心,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龙居社区还在东营区率先启动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设立沿黄宜居促进、红色文化传播等4类8种岗位,兜底安置了386名生活相对困难人员,全面提升民生兜底保障水平。

  文化赋能:绘就乡村旅游新画卷

/

  一条旅游风景道能串联多少乡村?龙居镇一条风景道串联起了所有的行政村。

  一条旅游风景道能集聚多少文化瑰宝?龙居镇风景道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一条旅游风景道能给村民带来多少创收?龙居镇老宅变民宿,一家民宿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元。

  乡村、非遗、文化、旅游、农民……在龙居镇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被重新组合,正在发生新的蝶变。

  龙居不是画,本就在画中。

  近年来,龙居镇因地制宜、创新施策,将各个景点与文化串珠成链,打造出了“最美风景线”和“旅游富民线”,促进文旅大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龙居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积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漫步在龙居镇,望着壮丽绵延的黄河和一望无际的林海,记者所见所听所感皆是:这个曾经的滩区已经蝶变成风景秀美的旅游小镇。

  随着黄河滩区搬迁改造工程的收尾,滩区居民已基本实现整体搬迁,同时也为沿黄产业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空间。

  其中,“龙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以来,以“乡愁”为主题,着力探索沿黄农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路径,充分整合沿黄民俗文化、特色民居等资源,打造了龙居湾宿集项目,龙居湾宿集总占地2800亩,规划民宿57000平方米,已成功获评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

  如今在龙居湾宿集分布着大河丝语、龙居人家、利丰度假、红色南展、蒋家驿站等多家民宿,文化形态丰富,每一个子项目都依托和体现一个文化主题。如红色南展的黄河文化、龙居人家的古镇文化、翠湖郎台的民俗文化、蒋家驿站的渔民文化,大河丝语的蚕桑文化等。

  “西瓜香梨和蜜桃,柳编丝绸麻湾刀,渡渡洛洛龙小闲,羊汤丸子水煎包。”这首顺口溜在龙居镇广为传颂,说的就是龙居的各类非遗产品。

  目前宿集内有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非遗项目8个,区级非遗项目6个,非遗的数量居全市各镇街首位,以非遗产品组合而成的“龙居三甜”“龙居三宝”“龙居三吉”“龙居三吃”广为人知,它们与所有的历史元素一道,都是龙居湾宿集重要的文化符号。

  同时,龙居镇还统筹推进了特色小城镇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统筹推进路网、电网、水网、绿网升级改造,农村“户户通”、交通亮化、旱厕改造等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村庄道路、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美丽庭院创建比例达到80%,乡村“颜值”和“气质”得到显著提升。

/

/

  目前,大河丝语、龙居人家、梦幻庄园、谢何民俗村、西史洼、大宋风云等精品文旅项目已在龙居镇落地生根,中国黄河口诗会、黄河口龙舟赛、龙文化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缤纷绽放,“龙居湾”文旅品牌全面打响。

  为民服务:筑强堡垒引领新发展

  9月21日,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龙居镇党委获评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作为“答卷人”,龙居镇党委向人民群众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2021年9月,面对30余年来黄河的最大洪峰,由党员干部组成的龙居镇抗洪抢险突击队日夜坚守在一线。

  龙居镇的老于滩段,黄河拐了一个90°的直角弯,河水流至此处冲击力明显增强,被称为黄河入境东营的“第一险”。洪峰来临后,龙居镇党委带领干部职工在黑夜中守望,在逆风中前行,做着黄河滩区的守护者,在抗洪救灾一线为人民群众筑起“防护墙”。他们还在滩区重要防段安装高清监控系统,利用雷达自动水位观测仪、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对重点河段进行实时监测水情、调整人员配置,解决了传统人工防汛巡查测报速度慢、存盲区等问题,全天候远程实时监控重点堤防。“智造”黄河防汛“千里眼”,成为全省推广的经验。

  筑牢抗洪安全堤坝,充分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而在日常的工作中,龙居镇党委聚焦强化组织引领,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出一条东营市“龙居湾”沿黄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涉及老于新村、张林陈社区、龙禧家园等24个村庄(社区),总面积34.11平方公里,人口1.63万人。

  沿黄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依河而划,依托黄河岸边、生态林场“景美境幽”“文深趣浓”资源禀赋,整合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等各类资源,按照党委主导、成方连片、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的思路,强化区域联动和资源统筹,依托镇委党校,打造打渔张文化展馆等项目,强化精神传承教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倾力打造一条岸绿景美、保护与开发相促相容,宜游宜养、特色与市场相辅相成,宜居宜业、发展与惠民相因相生的沿黄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推动周边地区发展,辐射全镇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瞄准“党建+产业振兴”,龙居镇还打造了“龙头企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黄河滩“四季甜园”项目,以康源农业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25个村集体、300余农户、10个分散种养殖区发展,实现村集体年收益率不低于8%;“桃花岛”田园综合体项目片区位于黄河南坝头,总占地500亩,内设滑雪场、快乐农场、观光牧场、林下循环经济示范区等8个板块,2021年,桃花岛年接待游客21.3万人次,旅游收入1156万元,有力带动提升了当地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

  展望未来,龙居镇广大干部群众将用汗水浇灌事业,用奋斗成就梦想,用奋进践行使命,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作出龙居贡献。

(东营日报记者 闫雯雯 通讯员 孟殷冰)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