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风起正是扬帆时——河口区“非凡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

  十年,对于一个正在加速崛起的新城市而言,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十年逐梦奋进,十年跨越发展。河口区交出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3%,与2012年相比几近翻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84%,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100家,富海集团、中海集团分别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75位、342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0家;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全省海洋强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一笔一画落在了全区党员干部向着使命集结的初心里,落在了各项事业攀升的数据曲线里,落在了百姓更加幸福的美好新生活笑脸上。如今,阔步前进的河口,正汇集起时代发展的强劲力量,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谱写新篇章

/

  车间内高端机械自动化运行,项目现场机械挥动臂膀作业,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工作……日前,在河口区山东中车电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作为河口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的代表,该公司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是河口区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的生动体现。

  这十年,河口区始终坚定把转型升级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将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谋篇布局,乘势开启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转型时不我待,发展迫在眉睫。近年来,河口区充分利用新能源资源禀赋,依托百万亩高效生态渔业示范区和盐碱滩涂,按照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思路,强基础、谋发展,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以资源促产业、以产业推转型”,新能源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

  特别是2022年以来,河口区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1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8亿千瓦时,预计年产值9亿元。同时,按照“新能源+”发展思路,坚持一体推进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统一规划布局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全力打造较为完备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产业链条日益完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特征凸显。当下,“风光无限”的新能源产业,正成为河口区最具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

山东国宏中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

  目前,山东渤中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正在进行土地整平和油田管线迁改工作;金风科技山东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和山东中车风电装备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地,年内陆续开工建设;泰普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国家公布的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已开工建设。“我们将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科学布局光电、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积极打造新能源‘全链条’‘闭环式’产业生态圈,形成新能源项目的实施、合作和整合平台,加快推动河口区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产业结构,夯实河口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河口区政协副主席、发展改革局局长高祥涛满怀信心地表示。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绘就新蓝图

  城市车水马龙,乡村阡陌交通,处处展露高颜值。十年来,河口区一张蓝图干到底,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一张张蓝图变成了广大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场景,真正让城乡群众过上了宜居宜业的好生活。

  在河口区义和镇梁家村的文化健身广场上,几位村民正在广场上锻炼身体。该广场占地约3000平方米,不仅有优美的绿化植被,还配有各种健身设施。

  “这个健身点建设得很好,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健身器材都有,俺们经常忙完地里的农活就到这里来锻炼身体。”梁家村村民杨同花说。

  在文体活动硬件设施提升的同时,“软件”文体活动也并驾齐驱。在距离梁家村不远的新户镇镜湖社区,一场精彩的巡回演出活动,正在为辖区居民送去浓浓的欢乐,三句半、豫剧、吕剧,现场互动等节目精彩不断,逗得观众不时捧腹大笑。

  在河口区,多项举措让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充实的同时,医疗、住房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也正不断被满足。

  据了解,近年来,河口区紧抓医疗体制改革有利契机,不仅将8家油地医疗机构融合组建成3家政府公益性医疗机构,还搭建了区人民医院牵头,涵盖4家二级医疗机构、6家一级医疗机构、74家村卫生室、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选派6名业务骨干担任分院业务院长,下派帮扶专家11人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共建科室建设,建成了中医科、口腔科等17个特色科室,直接缩短了群众就医半径,减轻了求医负担。从此,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成为河口人民生活健康的“标配”;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医疗诊治救助体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就医方面实实在在的变化。

  除此之外,走在河口的大街小巷,最明显的改观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战役正上演着“敢叫旧城换新颜”的精彩;鳞次栉比的楼盘展现着河口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实践……“黄河路南片区棚户区加快建设,河乐新区回迁安置房9月底达到交房条件,河康新区年底前完成672户回迁安置房主体建设;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河口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东亮表示。为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品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改善完成33.68万平方米、101栋楼、2900户居民住房条件。同时,及时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努力让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城乡融合发展没有终点,只有新的更高起点。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作为河口区确定的“三区”建设目标之一,将继续坚持全域一体理念,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最终绘就一幅“城乡融合美”的壮丽画卷。

  在环境修复治理中展现新底色

  绿色,是一个城市发展最靓丽的底色。近年来,河口区全力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奋力在生态振兴、绿色崛起中当先锋、作示范,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道路阔步前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金秋时节,在河口区城东的东湖湿地公园项目施工现场,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偌大的空地上,多部挖掘机紧张忙碌、大型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为项目建设收官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这个公园预计11月底建成,新增绿化面积14.4公顷,竣工后将建成极具黄河口特色的生态景观,不仅提供了休闲观光场所,也兼具服务周边的功能,将成为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该项目工作人员刘沾滨介绍道。

  东湖湿地公园的建设,仅仅是河口区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口区先后投资1850万元,实施东营市沿黄生态长廊建设项目(河口段),更新造林370亩、补植修复退化林1800亩;累计实施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30个;深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生产体系加速构建,近五年万元GDP能耗下降15.5%,“扬黄河文化之长、展渤海生态之美”的城市名片更加靓丽。

  让群众真切享受到绿色健康发展的成果,一直是河口区坚持绿色发展的动力。河口区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空气异味问题,成立30人的“民间嗅辨师”辅助执法队伍,为全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水气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38.9个百分点,2021年PM2.5同比改善24.4%,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在全市率先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河口实践,是珍惜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回归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开启的是河口区通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门,全区正昂首阔步迈向“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新征程。

  风劲帆满正起航,重任千钧再奋蹄。

  咬紧既定目标,河口区奋勇争先,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河口区以新思路促新变化,以新举措创新成就。全区上下正在以“走在前 开新局”的工作热情加压奋进,以“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发展理念跨越赶超,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新时代河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陈同磊 通讯员 侯丽雅

责任编辑:衣笠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