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专题,集中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展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树牢宗旨意识,走好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深入基层中听民声。“本强则茂,基壮则安。”生活过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只有多接触基层,方能感受到群众冷暖。服务好人民群众,就要深入基层一线,听听群众的呼声,看看群众的脸色。“安民先知民,知民需进门。”坐在屋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全是办法。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多到困难大、矛盾多、条件差的地方走走,去掉官气、放下官架、丢弃官腔,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拜人民群众为师,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
在注重实干中解民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好大喜功、好高骛远,华而不实、虚有其表,重包装不重实效、重宣传不重实绩、重面子不重“里子”,甚至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这些糊弄群众的行为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党员干部要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苦干实干精神,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把心思放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上,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产业升级等重大实践中壮筋骨、长才干。让党员干部一心一意为民服务,仅靠说服教育是不够的,还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解决好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不干事者受惩戒。
在善于创新中谋民利。“御政之首,鼎新革故。”创新就是开辟新路子,有创新才有突破,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没有创新意识是不行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在变、任务在变、要求在变,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员干部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摒弃“老框框”“老调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以改革创新精神干出新作为。新时代既有新机遇也有新挑战,如何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是党员干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展,党员干部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的创新意识,着力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让人民群众成为创新的受益者。
在强化监督中聚民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一些党员干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担心监督下级丢选票、监督同级伤和气、监督上级穿小鞋,造成下级监督弱、同级监督软、上级监督远,让监督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不能存在盲区。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就要强化监督意识,正确对待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让监督的“手电筒”既照别人也照自己。监督要形成有力震慑,必须织密扎牢监督之网,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强化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贯通协同,推动各类监督力量整合、工作融合,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晒在阳光下,切实发挥群众监督的“探头”作用。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