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并在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坚持不懈抓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境界的体现,我们共产党人做事就是要为了全人类、为了子孙后代。总书记要求,“要把保护黄河口湿地作为一项崇高事业,让生态文明理念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发扬光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光增色。”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多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到生动诠释。为更好地宣传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东营日报推出《绿洲·绿城·绿色家园》生态专题画刊,围绕东营生态的发展变化,采取文字介绍和图片展示相结合、新旧照片对比的方式,用数据说明、用图片说话,充分展示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和我市城乡生态环境旧貌换新颜的沧桑巨变。专题画刊共分湿地城市、美丽乡村、大河息壤、陆海统筹四个篇章,每篇章分上下两部分。
我市扎实推进湿地城市建设,抓好湿地保护、湿地修复、湿地入城等工程建设,打造了“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特色城市风貌。杨廷奎 摄
从空中俯瞰东营城区,最抢眼的便是锦绣如屏的秀美湿地。
春绿,夏蓝,秋红,冬洁。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湿地,如同靓丽的明珠散布城区,成为东营独特而鲜明的城市底色。
近年来,东营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高水平做好湿地修复保护和水系连通,全市湿地率达到41.6%。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受邀参加首届国际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并作典型发言……
漫步东营城区,潺潺细水流淌其中,群群白鹭翱翔其上。“城水相依,水绿相融”的城市风貌,让人切身感受着这座湿地之城的生态之美、生活之美与生命之美。
1986年,东城开始大规模建设。图为1988年建设中的东城府前街。常凤翱 摄
现在的府前大街。李怀苹 摄
建市初期东城北小区南部。 杨霞 摄
原东城北小区今貌。周广学 摄
1992年,府前街与胶州路交叉路口。 刘文忠 摄
现在的府前大街与胶州路交叉路口。 周广学 摄
盐碱地上崛起的东城
建市后,经过反复论证比较,选定在西城以东15公里处——沙营大队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的盐碱地作为东营市中心城城址,建设东城。1984年,东城开工兴建。1986年东城开始大规模建设。如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心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功能日趋完善,品位不断提升,建成区面积已经达153平方公里。
湿地是东营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我市湿地有5类14型,湿地总面积45.81万公顷,约占山东省的四分之一,全市湿地率41.6%。我市全力答好生态湿地保护之题,厚植城市生态底色,持续推进湿地城市建设,打造舒朗大气、清新明亮、美丽宜居的魅力城区。
清风湖公园原是一片取土场,于1994年开工建设,2002年正式对市民开放,2007年进行改建。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以休闲、娱乐、度假、旅游为主的景区,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城市公园。 王子波 摄
广利河穿城而过,犹如碧绿的飘带,诉说着城市的灵动与风情。始修于1950年的广利河,向东奔入浩瀚的渤海,汲黄河之水,抵海之辽阔,浸润和滋养着这片新生的土地。如今,已成为东营的生态之河、人文之河、魅力之河。 刘文忠 摄
策划:高汝民 刘西光 王俊杰
视觉:刘文忠 周广学
文字:李晓琳 张利波 李红佳
刘健阳 闫雯雯 庄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