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在行动|诈骗也有“暑期档” 这些高发骗局要认清

本期栏目主持人 李玲

 暑假里,家里的“神兽们”有时难免玩玩手机,然而,稍不留神,“神兽们”的一顿神操作,家长手机里的钱就可能会不翼而飞,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骗子们往往会“精准施策”“因人施骗”。所以在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假期生活的同时,别忘了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

>>小学生篇<<

  小学生没手机、没账号、没支付宝,怎么骗?因为学生家长有啊!开学季,针对小学生可能面临的买教材、买资料、交培训费等缴费环节,骗子是这样策划的:

  缴费诈骗。以发送短信的方式进行诈骗。例如:“您好!我是孩子的班主任,请将这学期的学费、书本费、资料费xxx元打入学校财务的xx银行账户:xxxxxxxxxxxxxxxx,户名:xx。”

  课外补习班诈骗。以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和社团招生等方式欺骗学生或家长提前缴费,当学生或家长报名缴费后就会逃之夭夭,杳无音讯。

>>中学生篇<<

  初中生、高中生,相对小学生就“好骗多了!”,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使用手机,且支付宝账户、微信钱包里的金额不菲。他们天真、善良、单纯,对购买网游装备、网络聊天兴趣浓厚。

  买卖游戏账号、游戏币、游戏装备诈骗。在游戏聊天界面、QQ群、微信群中发布低价销售游戏币、游戏账号或游戏装备等虚假信息,网上交易游戏装备时被他人以未成年人不能买卖,需要提供父母的银行卡、微信信息为由,盗刷父母微信和银行卡余额。

  盗取微信号、QQ号进行诈骗。将学生微信号、QQ号盗号后,冒充学生本人向学生的亲戚、朋友借款,或者以学生发生交通事故、得病等为由,要学生亲戚、朋友转钱。

  网络追星诈骗。通过伪造后援会或是明星本人社交账号等的方式来对追星群体进行电信诈骗。常见方式有伪装明星、明星粉丝群应援打榜、进入明星粉丝群收费等形式。

>>大学生篇<<

  大学生,是骗子们眼中的“优质客户”“大客户”,他们大多是手机和网络的重度使用者,触网更多,情感更丰富,很多大学生还有通过网络兼职来赚钱的刚需,能被利用的漏洞更多。虽然他们心智更成熟,但社会经验仍然匮乏。

  杀猪盘诈骗。团伙搭建“杀猪盘”,以美女(帅哥)搭讪、网上相亲等手法,搭讪潜在被害人获取信任,以“投资获巨利(返利)”等引诱他们上钩,用操控软件后台的方式,将被害人的资金全部平仓,随后通过层层转账转入自己腰包。

  刷单类诈骗。通过网页、论坛、社交软件广泛发布兼职刷单广告,以高薪诱惑学生,抓住学生群体涉世未深和急于挣钱的心理,让学生暑期在网上帮忙刷单。前几单可能还会“按照约定”返利,为的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充分赢得你的信任,来诱骗你继续投入本金,直至血本无归。

  贷款类诈骗。骗术一:虚假贷款类诈骗。诈骗分子常以“免抵押、低利息、快速放款”为噱头吸引学生贷款,进而骗取押金、保证金、解冻金等。

  骗术二:虚假征信类诈骗。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学生,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学生,诈骗分子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黑中介诈骗。一些黑中介会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将自己伪装成兼职中介,以帮忙找兼职、暑假工为由,借各种各样的名义来收取学生的会费、报名费等一系列费用。一旦缴费,学生要么直接拉入黑名单,要么收到的都是没用的工作信息。有意找寻暑假工的学生,最好通过熟人介绍,或者通过市职介中心、市人才交流中心等公益性职介机构寻找。

>>警方提醒<<

  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应该学会自我保护。一旦遇到和钱财有关的问题应立刻告知父母。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教育,同时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此外,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尤其是支付密码。若发现被骗,应第一时间收集好相关证据及时报警。无论骗子话术如何缜密,言辞如何恳切,其最终目的都是你的钱袋子。所以,不要给陌生人汇款、转账或发微信红包,只有管住自己的钱财,才不会给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当然,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涉及金钱交易时,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拨打110。请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守护好钱袋子。

  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必要的防范意识。告诉孩子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社交账号;不要理睬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不要下载陌生人推荐的APP,更加不要贪图小便宜跟陌生人进行网上的金钱往来。

  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密码信息。尽量不要让孩子知道家长的支付密码,以免孩子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自己的微信、支付宝余额,及时掌握孩子的消费信息。

  长要做好跟孩子的日常沟通。要告诉孩子,当发现自己被骗时,务必第一时间告诉家长,不要因为担心挨打挨骂而选择隐瞒;而家长发现情况后,也不要过分指责孩子,应当第一时间报案,不让犯罪分子有可逃之机。防骗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