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型农村社区的杨庙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挂念黄河滩区人民。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考察,对社区群众亲切地说:“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就关心黄河滩区迁建问题。全面开展搬迁、迁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看到你们安居乐业,我感到很欣慰。”

  近年来,杨庙社区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抓特色产业、壮集体经济、助农民增收、显南展风采”的沿黄特色乡村振兴路,全力把“了不起的事情”继续做好。

/

黄河岸边,希望的田野;杨庙社区,一派生机盎然。

 搬进新家,开启幸福安居梦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给沿岸人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的同时,洪灾、凌汛一直是黄河中下游的巨大隐患。1971年,为了消除狭窄河道引发的凌洪威胁,保障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国家正式批准了黄河南展宽工程。董集镇沿黄居住的11个村的村民舍小家顾大局,搬迁安置到了房台村。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南展区发展的局限也日益凸显。由于受蓄滞洪区功能影响,展区内土地利用和产业开发活动受到限制,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受限于房台的狭小空间,每个房台村只有一条宽约6米的主街,其余的小胡同仅有2米宽,狭窄的胡同仅能通过一辆板车,居民房院、街道狭小拥挤,人畜共居,各个村子被隔成了一个个“孤岛”,群众居住条件较差。

  南展人民为黄河防汛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困境也时刻牵动着党委政府的心。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也为了滩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2013年,东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黄河南展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同年,东营市、垦利县均将黄河南展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列为政府民生实事。

  2016年底,展区11个房台村全部搬进杨庙社区。社区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规划,实行集中供暖、天然气入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引入物业公司,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了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省级一类幼儿园,建设了黄河南展区历史文化馆,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厅、妇女儿童家园等,实现了社区群众“老有所养、劳有所为、少有所依”。开通了到城区的公交车,广电、移动、联通数字网络全覆盖,社区居民生活非常便利。

 党建引领,拓宽强村富民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眼下,金银花飘香四溢,正值采摘时节。在杨庙社区北范村果蔬种植合作社,这里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杨庙社区里闲不住的老人与妇女来到地里,竞相采摘金银花。

  北范村果蔬种植合作社是董集镇第一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用群众土地入股和村集体资金入股的形式,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破解了农村土地多流转、村民收入难突破的难题,开启了一条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新路径,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华丽转身。杨庙社区共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6家,盘活闲置土地700余亩,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建设沿黄产业,万锦农渔循环农业示范园、粮食烘干基地等一批好项目先后落地。

  好产品也需要好销路,去年,杨庙社区整合11个村的合作社,成立产业联合社,并整合周边3家支部领办合作社和1处支部领办合作社孵化园,做大做强沿黄特色果蔬产业,新建14座高标准大棚,联合打造北京海底捞餐饮集团直供基地,实现抱团发展、利益共享。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先后多方协调东营市黄河口农品产销协会、胜大超市、蓝海集团、东营邮政助力社区产业发展,探索“产销对接”新模式,累计帮助社区销售各类农产品17.5万余斤,做到“政府搭台、合作社唱戏、农民增收致富”。

  北范村果蔬种植合作社只是杨庙社区合作社的一个缩影,走进杨庙社区金岸草编合作社里,几位大娘一边拉呱一边编织,细细的蒲草在指尖游走,欢声笑语中,一扇屏风已悄然完成。“社区里多是老人和妇女,没法出去打工。这个编织有专人负责培训,手把手教包学会。完全符合了咱社区群众的需求,非常受欢迎。”董集镇副镇长、杨庙社区党委书记张麦荣说道。如今,合作社的社员已经从刚开始的10多人发展到了30余人,每个月的屏风出货量也从最初的不足2000片增长到7000余片,单月盈利2万余元。

  现如今,杨庙社区已成为新型农业社区,伴随着循环农业示范园、粮食烘干基地等新项目陆续落地,有效盘活杨庙社区1700余亩沿黄片区闲置土地,形成了沿黄农业产业示范带产业振兴新格局。

  聚焦民生,打造高品质幸福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杨庙社区考察时指出:“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走,坐公交车去城里逛逛去。”现在,杨庙社区居民终于可以随时随地说出这句话来。据了解,原先去城中心方向只有一趟“过路车”,由于地势原因,这趟“过路车”不仅站点设得远,班次也不多,社区居民想出去一趟都得掐时算点,很不方便。

  现如今,这一切已成为过去时。经过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市公交公司和杨庙社区党委的多方洽谈、多次勘察,制定了详细的运力保障方案,最终139路公交车首发站点正式落户社区,成为“杨庙社区——公交西站西”的专线直通车。

  “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充分发挥我们杨庙社区黄河岸边、黄河滩区、黄河尾闾、黄河风情的地理特色和区位优势,筑好党建堡垒,创好杨庙品牌,讲好杨庙故事,努力把杨庙社区建设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理念、生态文明思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园。”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杨庙社区第一书记耿考军说道。

  杨庙社区在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基础上,聚焦社区怎样治理好、服务好、发展好主题主线,探索走出了“共治共享”乡村振兴新路子。

  紧扣群众生产生活需求,高标准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便民服务、党群议事等功能室,同时配套建设妇女儿童家园、老年活动中心、老年餐厅等,极大提升了群众居住和生活品质。建设就业服务驿站,设立就业服务岗,每年帮助群众解决就业200余人次。

  锁定教育医疗急盼事项,按照省级一类标准建成建筑面积2004.8平方米、活动场地4500平方米的社区幼儿园,实现社区儿童全部就近入园;按照省级标准化水平建成占地625平方米的社区卫生室,拓展慢性病远程问诊和即时报销服务,每年组织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今年家庭医生签约1065人,满足了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围绕是否方便快捷办事,创新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平台,安排下派干部,带着79项服务事项“双下沉”社区,其中32项在便民窗口即时办结,其他47项由工作人员帮办代办,设置了智慧公章、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一次办好”,实现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将来,我们要把总书记牵挂的杨庙社区建设成为群众的幸福家园,为新型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杨庙实践’。”张麦荣满怀信心地憧憬着未来。

  □记者手记

  安居才能乐业。“黄河南展区”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名词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群众心中难忘的乡村记忆。“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曾是滩区居民的“魔咒”。现如今,他们搬进楼房,拥有了一个“稳稳的家”,“迁”出了美好幸福新生活。如何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杨庙社区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搬迁后的生活如何,滩区人民那一张张笑脸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记者 任强)

责任编辑:武方圆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