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东营人|孤岛绽放美丽“格桑花”

  引 子

  她是社区年纪最大的工作者,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她总是冲在最前方,积极参加防疫志愿服务,为抗击疫情默默付出;扎根基层工作36年,她将善良和奉献的种子深植在孤岛这片热土,让每一位社区居民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她是孤岛镇几万名居民中唯一的藏族同胞,始终践行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宗旨,团结各族人民。她就是河口区孤岛镇永乐社区党小组长王敦娥。

/

  王敦娥入户与老人交流。(资料图)

 “居民需要我,我必须到防疫一线去!”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王敦娥所带领的舞蹈队停止了孤岛春晚的排练,原本打算参加完节目回家陪陪家人的她迅速冲到了防疫最前沿,为疫情防控筑起—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

  “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居民需要我,我必须到防疫一线去!”王敦娥说。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电话排查、后勤服务、表格报送……时时处处都有她的身影。在看不清楚时就戴上老花镜,拿把尺子一点一点地对。就这样,王敦娥统计出了所有外地回永乐社区的人员。

  “1、2、3、4,跟着节拍舞动,身体要柔和起来,不要太僵硬。”王敦娥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示范着舞蹈动作和要领。只见王敦娥专心致志地一遍遍示范、讲解。虽然隔着屏幕,网络另一端的居民们认真模仿、用心领会,在她的带领下,跟着口令一起舞动,线上课堂开展得有声有色。

  虽然一天工作下来非常疲惫,但是为了丰富隔离在家居民的生活,她借助小区内各文化小组的力量,带领大家开展网上教学,丰富居民的生活,营造出战“疫”必胜的浓厚氛围。

  按时测核酸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扩散的有效手段。为应对疫情反复,河口区发布志愿者招募令,王敦娥第一时间报了名,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成为核酸检测维护秩序的志愿者。凌晨5点,王敦娥吃了点早饭,带上保温杯,就早早来到核酸检测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请保持一米距离,排好队,不到采样处口罩不要摘下来……”

 “王姐,我报名!”

  当时还在党员服务社工作的王敦娥偶然间听到一位来办事的居民诉苦:学校一放假,孩子都没人看,熊孩子一个人在家里摆弄插座差点出大事,插座都烧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方无心的一句抱怨却勾起了王敦娥无限的思绪:王敦娥19岁离开家乡,从甘肃来到油田并在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家。丈夫也是远离家乡只身来到油田的,所以有了孩子后,小两口吃尽了没人照看孩子的苦头……

  想到这些,王敦娥心中萌发了一个念头,但她谁都没说,而是悄悄找到了刚从55中退休的高春兰老师。原来,她想征得高老师的支持,假期里把父母双方在一线、又没有人照看的孩子们组织起来,集体看护。没想到,她的想法还没说完,高老师就说“好好好,太好了……”就这样,俩人一拍即合,第一期假期看护活动就这样组织起来了。那时她们的活动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名字,直到后来得到孤岛镇团委的支持后才有了“萤火虫学堂”这样一个温暖的称号。

  第一期看护活动组织起来后,知道消息的家长越来越多,来报名的孩子也一天比一天多,王敦娥和高春兰感觉有些吃不消。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她俩急中生智在小区内招募爱心居民增加看护力量。

  消息在微信群发出后,来自剪纸小组、义务巡逻队、东方红手龙队、曳步舞队的报名信息接踵而至,“娥姐,我会英语,我来教孩子英语。”“王姐,我报名,平时都是你帮我们,我们也得为你出把力。”看着这一条条的信息,王敦娥感动极了。在大家的共同协助下,“萤火虫学堂”已经成功开展了8年。

  “这里就是咱们的家”

  认识王敦娥的人都知道,她挺能说。谁也没想到,曾经的她特别腼腆,“跟居民打交道,可不能腼腆。”为了锻炼口才,她经常翻看这方面的书籍,无奈自己是西北人,一说话就是一嘴西北腔,在家里的时候嘴里含着石子练发音。

  孤岛这边的藏族人太少了,她还是会想念自己家乡的同胞。这份孤单,她经常会跟朋友说起,“那你可以把这些少数民族朋友集合起来,让大家都认识一下多好。”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王敦娥,回到单位,她通过家庭档案,找出了辖区内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彝族、回族总共72人。她跟网格员一起联系这些居民,为他们建立少数民族档案,了解他们的需求。这些居民一有需求,王敦娥立即结合社区资源进行帮助。慢慢地,大家都逐渐参加到社区活动中来,家住在朝阳四村的朱芸就是其中的一个。

  朱芸是回族人,是孤岛采油厂的在职职工,擅长跳舞和编舞。王敦娥找到朱芸,想让她为社区新成立的舞蹈队编舞,朱芸当场就答应了。有了朱芸这位编舞老师,年华舞蹈队快速成长起来,多次参加孤岛地区春晚、广场舞等活动,成为当地水平较高的舞蹈队。

  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加入进来,她向孤岛镇申请成立少数民族工作室。格桑花少数民族工作室的牌子挂上后,她着手准备功能室的装修。结合自己辖区内少数民族特点,从网上买了玩偶、藏族的茶具、抱枕、墙上的点缀物。她把装修好的房间图发给少数民族居民,“这里就是咱们的家了。”

  “她像一朵美丽的格桑花,总是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少数民族居民都非常感激王敦娥。

(记者 任强)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