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东营人 | 张惠:小善有为 大爱无疆

/

  从2010年10月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开始,东营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张惠在公益的道路上已经行走了11个年头。从助学、助老、助残到急救培训、遗体器官捐献,再到临终关怀,他做的公益活动数不胜数。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就像张惠的网名“小善大爱”一样,他用爱心书写人生,用行动谱写大爱。

/

/

  张惠荣获“2020年度山东省红十字系统先进个人”。

  热心助残,做孤寡老人的“好儿子”

  2010年10月17日,对于张惠来说是难忘的一天,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的日子。

  在敬老院,他和志愿者们一起给老人包饺子,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当看到孤寡老人发自内心的微笑,张惠的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切身感受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谛。后来,张惠在敬老院帮扶了6位老人,陪老人们过节过年,带着他们看病,无微不至地陪床照料。他说:“老人们都拿我当亲儿子,知道我爱吃饺子,经常包了饺子叫我去家里吃。”

  2011年,张惠开始接触助残活动,认识了广饶县的残疾小伙王振文。2013年,王振文内脏感染,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张惠迅速发起募捐,先后筹集善款近10万元,将他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身残志坚的王振文在2017年顺利通过了重庆残疾人乒乓球队的考核,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在今年举办的残运会上,王振文获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这些年来,张惠和王振文及其家人早已像亲人一样,他们的微信群名叫“幸福一家人”。

  张惠帮扶的另一位残疾人是河口区的胡女士,胡女士的女儿也是他帮扶的困难学生。2013年,胡女士因病住院,张惠发起了“送饭活动”,志愿者们每天变着花样送去可口的饭菜,为她补充营养,张惠也多次为胡女士送去营养品、被褥和生活用品。2015年时胡女士旧疾复发,治病的止痛药却迟迟买不到。张惠一直将这件事记在心里,在去威海学习时,偶然在一家医院发现该药,张惠立即毫不犹豫地自费购买。今年10月,胡女士的孩子结婚,给张惠打来电话,“别人不来没事,你必须得来!我想让你看着孩子出嫁。”

  进入红十字会后,张惠利用休息时间四处宣传,联系学校、社区和单位,免费授课,宣传和讲解自救互救知识。去年,张惠牵头成立了临终关怀小组,对临终病人进行情感陪伴和心理疏导。

  爱心助学,做贫困学生的“张爸爸”

  虽然张惠参与的公益活动是从助老起步的,但助学却占据了张惠日常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2011年,张惠成立了东营市第一个助学部。

  万事开头难。因为缺乏资源和知名度,张惠不得不四处求人,希望能找到一些可以接受资助的贫困学生。“资助人大多比较关注山区里的孩子,所以我们第一次走访定在了临沂市沂水县沙沟镇。当时镇上提供了40个需要资助的孩子,我带着14名志愿者,兵分几路走访了解情况。”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2014年后,上门求助的人多了起来,从40个孩子逐渐增长到几百个,资助对象的范围也延伸到临沂沂水、潍坊临朐、东营市的三区两县。截至目前,张惠带领的团队已经资助了千余名学生。

  “这些孩子们普遍胆怯内向,但是随着见面次数不断增加,孩子们主动跟我们分享生活点滴,变得爱说爱笑,有的男孩一见面就奔向我的怀抱,告诉我‘叔叔,我想你了’。”说到这里,张惠欣慰地笑了起来,他逐渐意识到,孩子们需要的资助,不仅是钱,更多的是关爱。有一个孩子在考上大学后,很动情地告诉他:“叔叔,说实话,你帮我这么多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你给我钱,而是你跟我的倾心相谈。那些鼓励我的话,就像一盏明灯,温暖照亮我前行,我能记一辈子!”还有一位临沂的孩子来信写道:“叔叔,你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我时做了什么吗?你抱了我一下,那个拥抱太温暖了!”

  “助学不像助老、助残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要靠长年累月的付出才能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个头、成绩、人品等方面,越来越向上向善,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这些年来,每逢大小节日,张惠总能收到不计其数的问候。很多孩子成人后,人生重大的每一步,比如考研、入职等,甚至情感问题都告诉张惠,让他帮着拿主意。张惠多年来的无私付出,换来的是彼此间的真心相待,亲如一家的无限信任。

  孝心回馈,做公益服务的坚守者

  “公益事业既费心又耗时,还可能会耽误个人生活,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了这么多年?”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惠说道:“我给你讲讲我的童年吧。”

  张惠的村里有一位孤寡老人,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童年时代的张惠与老人相识。他看老人很孤单,便在每天放学后陪伴老人。老人无儿无女,便将他当做自己的孩子,用仅有的5元生活费给他买玩具和零食,用捡废品攒的钱买课外书。张惠的父母也将老人当做亲人一般,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过年过节都与老人在一起。小学四年级时,老人搬到了镇上的敬老院,张惠每周步行四公里去看望老人,敬老院的人告诉他,“你爷爷每到星期天就早早到墙角等着你”。后来张惠考到了与敬老院对门的镇中学上学,老人让他每天中午到敬老院吃饭。三年间,张惠每天都能吃到老人为他留的热饭热菜。张惠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老人养老送终,他告诉家人,不论毕业分配到哪里,都要带着老人一起去。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他毕业前夕,老人去世了。没有为老人花过一分钱,成为张惠终生遗憾。受之于情,感之于恩,“我要把老人对我的养育之恩回馈给更多的人。”

  “东营市志愿服务起步晚,真正能坚持下来的更少。并不是说我干得有多好,主要是我坚持下来了。我是发自肺腑地热爱这项事业,看到贫困学生、老人、残疾人,从心底里感到心疼,特别想帮助他们。”

  在张惠的带动下,妻子和女儿也加入了志愿服务活动中。张惠与家人先后资助了8个孩子,每到年底,全家人会一起驱车到几百公里外的山里看望资助的贫困学生,给他们带去年货和衣物。女儿也会用压岁钱给那些孩子们买画笔、买玩具,在上中学时被评为了“东营市十佳美德少年”。张惠本人也先后被授予“东营市优秀共产党员”“东营市道德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最美志愿者”“山东好人”等荣誉。

  “虽然我决定不了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决定人生的宽度。”张惠活得通透,活得精彩,“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会在公益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记者 屈逸然)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