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省道德模范|林存良:七旬老人激流勇救落水者

  危急时刻做出的第一反应,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面对落水者,军人出身的林存良,深谙人命关天的朴素道理,他纵身跳入水深浪急的黄河,勇救落水者。行善何必曾相识,危急时刻的援手,不仅彰显了军人本色,同时也感动温暖了无数网友和市民。

  林存良,利津县黄河河务局的一名职工,2002年退休前,一直工作在治黄的最前线。25年的治黄经历,让他与这条母亲河结下了不解的情缘。退休后,他依然利用多年积累的治黄经验,指导防汛演练。工作25年,他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20年被评选为山东好人、东营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社区热心人。

  七旬老人,激流救人,彰显党员本色

  2020年7月27日,黄河正以273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流经利津站,利津黄河东关控导波浪翻滚。

  下午3时左右,林存良正在东关控导5号坝头与几位老人闲聊,此时,突然传来“有人落水了,赶快救人!”的呼救声,林存良循声望去,在距离自己百余米的6号坝附近,一名落水者正在下沉,只剩衣服露在水面上。

  年近古稀的林存良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奔向6号坝头,瞄准位置,纵身一跃。此时,黄河水深浪急,情况十分危险。林存良奋力游向前,拽住落水者的衣领,用尽浑身力气朝前划去。在周围群众的帮助下,落水者被成功救出。上岸后,体力不支的林存良顾不得休息,气喘吁吁地催促众人:“麻烦大家,快把他送到医院……”

  确认落水者没有大碍后,林存良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此时的他脸色蜡黄,神情疲惫,裹着湿漉漉的衣服,躺在东关控导根石上,直到下意识地去摸口袋,才发现手机和现金都掉进河里了,他笑着说:“也罢也罢,还好把人救上来了。”

  不忘初心,淡泊名利,深藏功与名

  当天晚上,落水者及其家人来到林存良家中,一进门,便握住他的手,不停地致谢。落水者将提前备好的感谢金往林存良手里递,林存良见状,连忙谢绝,坚定地说:“这是应该的,无论谁都会这么做的。再说了,我是老黄河人,救人这事,义不容辞。”

  第二天下午,单位领导到林存良家进行慰问,问起救人这件事,林存良连连摆手:“当时啥也没想,就想着救人了。咱是老党员,在黄河上干了30多年了,碰上了,咋能不救,换成谁都会去救的!”

  当时与林存良一同救助落水者的群众感叹道:“将近70岁的老人,百米冲刺,纵身一跃,当时真为老林捏了一把汗。”从参军到现在,林存良先后四次在湍急的黄河中救助落水者。“他有二十多年的治河经验,非常熟悉黄河的‘脾性’,我们都很佩服他。”林存良的同事夸赞道。林存良数次勇救落水者,真切地让身边人感受到了老一辈治黄人身上的“黄河精神”。

  退休不退岗,老骥伏枥,夕阳别样红

  退休后的林存良依然是一副热心肠,经常助人为乐。每每谈起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他总会说:“谁让我是老黄河人,黄河的脾气我最懂。”这样简单朴素的话语却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父亲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榜样。”儿子林玉军说,“当我知道父亲再次下河救人的时候,除了激动和敬佩,更多的是心疼和后怕,毕竟父亲快七十岁了,体力也不如从前了。”自小深受父亲影响的他,也加入了治黄队伍,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治黄先锋。

  从1987年的先进工作者到1999年的优秀共产党员,再到2020年的社区热心人,林存良对自己获得的荣誉如数家珍。翻阅一份份荣誉证书,听他讲述不平凡的经历,汛期的水浪声、吸泥船的轰鸣声、寒风的呼啸声,宛如一幅有声画卷呈现在眼前。

  像林存良这样对黄河有着满腔热爱的老一辈治黄人还有很多,正是因为有像林存良这样的老河务,在黄河边日复一日地坚守,才换来今日的大河安澜;也正是有像他这样时刻不忘初心担当,能在危难时刻舍己救人的老党员,才使得东营大地道德之树常绿、文明之花常开。

(记者 刘明静)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