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津县凤凰城街道,有一个占地1200余亩的果蔬种植园——智联农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原本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的盐碱地上,种出了口感番茄、耐碱黄瓜等绿色有机果蔬,被列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
“盐碱地上种果蔬,靠的是科技。”智联农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负责人常钦荣说,他们专门从寿光引进嫁接技术,提升果蔬耐盐碱、抗病能力,并依托园区智能监测管理系统,科学调控水肥剂量,让果蔬不仅种得下,而且产量高。
“利津县有中、重度盐碱地22.4万亩,占全县耕地四分之一以上。”利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炳岭说,这既是制约利津县农业发展的“包袱”,也是“沉睡中”的宝贵财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利津县把培育推广耐盐碱品种、因地制宜开展种养殖作为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内容,努力将盐碱地特色农业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利津县依托省农科院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产业研究院、青岛农业大学耐盐碱花生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积极动员各类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参与实验示范。同时,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集中力量规划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实施农业强基、园区提标、产业提质等“六大”行动,根据各乡镇街道特色,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逐步蹚出盐碱地综合利用新路径。
“我们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在利津县汀罗镇5000亩大闸蟹养殖基地,山东汇邦渤海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张华斌表示,他们转换思维方式,利用土地盐碱特性开展螃蟹养殖,产出的大闸蟹肉肥味美,“一下子把土地盐碱的劣势变成了优势。”
下一步,利津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围绕滩羊、中草药、特色果蔬、大闸蟹等盐碱地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抓好24个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让“黄河口滩羊”“一品益津”等盐碱地特色农业品牌走出东营、走向全国。
(记者 周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