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区践行群众路线、纵深改革攻坚、聚力民生改善,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难点、企业发展痛点、民生改善堵点,“四个一”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用学史力行勾勒出“办实事,开新局”的为民答卷。
一项项调研访民情 百姓心声侧耳听
“大爷大娘,咱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新的村‘两委’班子已经上任一段时间了,对咱们这段时间的工作有什么建议?”
“工程进展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咱们协助解决的?”
今年以来,垦利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探索实施“百千万”连心行动,组织开展大排查、大走访行动,深入基层群众、生产一线、下属单位、工作服务对象,累计排查1.5万余人次,梳理汇总民生项目898个,建成“民生账本”,做到“心中有数”;征集民生“微实事”1278项、群众“微心愿”3602个,持续跟进并分别完成906项、3137个,用“萤火之光”传递温暖正能量。同时,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注重自上而下推进,区领导带头领办并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领域41项民生实事项目,把服务“基层民生”融入发展大局。
一系列改革减负担 改革改在关键处
为解决群众办事难、企业审批难、营商环境不足等“硬伤”,垦利区创新实施“三个零”改革,助力政务服务优化提升,改进企业群众办事体验。
垦利区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系统集成,梳理整合了包括出生一件事、退休一件事、助残一件事、身后一件事等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24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没改革之前办理新生儿手续要提供9份申请资料,跑5个部门。之前都做好‘打持久战’准备了,没想到在医院一次性办好了。”在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省内首个“零跑腿·五联办”服务大厅,市民周女士只用15分钟就办好了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户口申报、社保卡申领等事宜,完成了新生儿出生“头等大事”。
除此之外,垦利区还着力找准企业经营痛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垦利区以“整体政府”理念为主旨,通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制定了包括企业开办、劳务派遣、书店经营等30项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的“零基础模板”,通过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组流程让企业准入准营“零障碍”;在全省率先实施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查一次”集成改革实践探索,通过“只进一次门,查办多项事”,有效提升检查效率,杜绝执法“扰民”,实现从“各自查”向“统筹查”的迭代升级,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一件件实事解民忧 办到群众心坎上
“以前小区一下雨就积水,特别是门前,但凡出门都得趟水出去。自从进行了地下管网改造清淤,今年夏天几场大雨的积水都很快排走了。”胜兴社区居民王桂兰说道。
排水管道清淤既是民生实事项目的一个缩影,也是垦利区学史力行的实践表现。今年以来,垦利区瞄准“居住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既有建筑加装电梯、集中物业管理等重点工程,也有优化提升供热设施、排水管网清淤、城区亮化等城市更新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质量,让市民更暖心。瞄准“上学难”,垦利区实施教育扩容计划,持续增加学位,推动基础教育15年一体化,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让家长更放心。瞄准“看病难”,垦利区全面推进投资12亿元的市第五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健康垦利”建设,让群众更安心。
一揽子举措促发展 富裕生活展画卷
垦利区聚焦乡村振兴,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突出区域特色,增创发展优势,推进“黄河人家”、“稻乡蟹缘”片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智慧渔业,全力打造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稻乡蟹缘’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项目是依托沿黄盐碱地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大胆尝试,片区内二十八村的2300亩稻田全部发展‘订单式’农业,引进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发展订单大户4户,保证了农户实现稳产稳收,户均增加收入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170万元。”在稻田画景区,垦利区永安镇党委书记张守华介绍。
聚焦经济发展,垦利区推进总投资431.9亿元的94个重点项目实施,做优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推进“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和“百企技改”工程,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聚焦高效治理,垦利区创新“五微”治理新模式,网格员摸排“微”问题、接线员受理“微”诉求、矛调员发现“微”纠纷、聚合力提供“微”服务、全方位办理“微”实事,把矛盾化解在一线,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高效能治理,垦利区正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魏强 许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