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日报记者 陈惠贞 沈毅玲 郑俊珺
芝山红楼。闽南日报记者 游斐渊 摄
漳州市是福建省重要的革命苏区老区,历史上多次发生对中国革命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红色遗址众多。芗城区芝山大院内有座三层小洋楼是“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人们亲切地称它为“芝山红楼”。东征漳州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便居住于此,指挥红军进漳期间各项工作。89年来,绿荫掩映的“芝山红楼”守护着漳州人的荣耀。
走进“芝山红楼”,一件件陈列物以及视频短片中激烈的枪炮声让人仿佛置身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
1932年春,赣州战役严重失利,中国工农红军从赣州撤围。毛泽东提出向敌军薄弱地区发展,但遭强烈反对。此时传来消息,粤东国民党军进犯根据地,巩固闽西苏区成为首要任务。苏区中央局审时度势同意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的建议,决定把中路军改称东路军,挥师闽西。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身份,随军东征福建。
进入龙岩长汀后,毛泽东综合分析时局,深感东路军要执行入闽作战,巩固闽西苏区,压制厦门沿海日本侵略势力,必须“打出外线”。于是他连续致电在瑞金的周恩来,提出:东路军“必须直下漳泉,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周恩来对这一建议很重视,立刻启程亲自到长汀了解情况。1932年4月初,周恩来、毛泽东等在中共福建省委驻地召开军事联席会议,做出东征漳州的重要决定。
当时闽南党组织和工农游击队已形成较好革命基础,且漳州经济富庶,地理易攻难守,东征漳州是最好的选择。会后,毛泽东率领由红一、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一路从龙岩长汀直下漳州,于1932年4月20日攻克漳州。
龙岩考塘战斗之胜,打开了东征漳州的大门。漳州天宝决战胜利,红军进入漳州城的最后一道要隘被打开。如今漳州芗城区与南靖县交界处的风霜岭、十字岭依旧保留着当时红军攻打国民党漳州守军的遗址。那场惨烈的战斗中,十字岭守敌占据高地以机枪连为前锋疯狂扫射。红军前锋部队发起数次冲锋均未奏效,鲜血染红山涧。关键时刻,毛泽东亲自到前沿阵地寨前山指挥,加强兵力攻上十字岭边上的五峰山,从五峰山向十字岭俯冲,敌军土崩瓦解……
漳州战役的胜利对巩固闽西苏区,震慑沿海日本侵略势力,发展闽南革命新局面,支援广东东江根据地人民的斗争起了重要作用,也为红军此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远离根据地集中兵力外线作战,攻打中等城市的一次成功战例,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次伟大胜利。
这一战役中央红军共歼敌4个团,俘敌1674人,缴获大量军事战备物资,并第一次缴获飞机,不仅提升了战斗力,更重要的是鼓舞了军心。
进漳后红军严守毛泽东制定的筹款政策,以铁的纪律和模范行动赢得百姓的理解信任,共筹到100多万银元及食品、药品、布匹等大量物资。之后,红军把在漳筹到的银元重新熔制成苏区货币,为稳定苏区金融、发展经济作出贡献。这些款项和物资为红军胜利粉碎蒋介石第四次“围剿”及后来二万五千里长征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红军东征漳州”与“平和暴动”和“闽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一起成为漳州载入《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的三件大事。
红军在漳的短暂停留为漳州大地播下革命的火种和信念。红军革命精神穿越时空,成为激励漳州人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今,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全国文明城市,再到中国十大“心仪之城”,漳州获得一张又一张闪亮的名片。“十三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接连突破三千亿元、四千亿元大关,提前四年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标。脱贫攻坚高质量完成,18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退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生态建设不断进步,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
短评
“五种精神”激励漳州一路向前
89年前,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被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89年后,“东征凯歌”依然在漳州上空高扬回旋,漳州人民从不曾忘记这段熠熠生辉的革命历史。
中央红军在漳州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89年来,漳州人民一以贯之地弘扬“红军东征漳州”革命精神,艰苦奋斗,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红军东征漳州”革命精神和谷文昌创业精神、龙江大局精神、中国女排拼搏精神、“漳州110”服务精神共同构成了漳州“五种精神”,成为激励漳州人民再接再厉、一路向前的力量源泉。
(闽南日报记者 邱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