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路 百城访初心】红色基因为宣汉聚气铸魂

/

  宣汉县老城的一角。(图片由宣汉县委宣传部提供)

/

  如今的宣汉县城全貌。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平 漆楚亮 摄

  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的达州市宣汉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充满传奇色彩的红色热土。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王维舟在这里点燃了熊熊革命烈火,为饱受压迫的家乡人民照亮了英勇前行的大道。

  1887年,王维舟出生于宣汉县清溪场王家坝的一个农民家庭。从苏联学成归来后,他回到家乡创办“新群女子高小”,接任宏文校校长,修建“工”字楼校舍,并在校内的木鱼山上组建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此期间,王维舟积极发动联络进步青年,宣扬共产主义思想,为革命培养了众多年轻力量。不少学生都参加了后来由他领导和指挥的川东游击军、红三十三军,投身于革命的浪潮中。

  1929年4月,王维舟等人在宣汉、万源、城口三县交界地的固军坝举行武装起义誓师大会,正式成立“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创建了川东游击革命根据地。

  川东游击军以大山坪为根据地,依靠贫苦农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发展党组织,有效地打击军阀、恶霸和地方反动势力……游击战争的烽火熊熊燃烧在川东北这片土地上,也为迎接红四方面军入川,创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和地域基础。

  1933年11月2日,宣汉县城的西门操场上,党旗、军旗迎风飘扬,由川东游击军改编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正式成立。徐向前曾回忆,宣达战役期间,红四方面军同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会合后,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积极参军参战,红军队伍不断壮大,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当时仅有45万人口的宣汉县,就有10万人参加了苏区革命斗争,一万余名英雄儿女独立成军,全县层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一壮举闪耀在中国革命历史上。

  据宣汉县文管所副所长袁书洪介绍,宣汉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创建人民武装,坚持游击战争长达6年。作为川陕苏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反“六路围攻”的主战场,全县4000余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深深留下红军的战斗足迹,蕴藏着风飞云涌的革命故事,吟诵着辉煌悲壮的英雄颂歌。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二十一世纪,80多年前发生在宣汉大地上的那些磅礴壮烈的英雄史诗,如今都浓缩在王维舟纪念馆、红三十三军纪念馆里。750平方米的展厅、近900件历史文物完整地印刻了王维舟等红军战士英勇奋战的革命事迹。每逢重大节日,一批批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纷纷前来缅怀先辈,追寻足迹,接受红色教育。

  红色基因,绘就宣汉底色。两座馆,守望着一座城的前世今生;一座城,见证了无数英雄披荆斩棘的红色印痕。作为达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汉县清溪宏文校更是以“承王老风范、扬红军精神”为校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心中播种下红色种子。

  时过境迁,曾经战火纷飞的红色土地已蝶变成为山清水秀、红色底蕴丰厚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宣汉县赓续革命精神,围绕“利用红色资源、做优红色产业、带动产业兴旺”发展思路,立足革命老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依托现有红色资源擦亮红色旅游名片,打造王维舟纪念馆+宏文校“工字楼”+江口湖+清溪红色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环线,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同时,宣汉县借助巴山大峡谷等景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出一条融自然风光和红色旅游于一体的文旅扶贫新路子。

  红色旅游不仅带动景区所在乡村及附近乡村产业兴旺,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致富增收,也直接带动了全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宣汉县年接待游客达12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8.8亿元,为传承红色精神、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短评

书写革命老区新华章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带领宣汉英雄儿女组建川东游击军,铸就了“一县成军”的传奇佳话。

  英雄功勋,永载史册;伟大精神,彪炳千秋。峥嵘岁月已经远去,如今静静伫立在宣汉城区的王维舟纪念馆和红三十三军纪念馆里,依然有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在闪耀着璀璨光芒。在这里,我们透过历史云烟,看到了革命先辈的壮丽人生和剑胆雄心,感受到了红色革命的艰苦卓绝和磅礴大义。

  红色岁月告诉我们,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史为鉴,才能开创未来。赶考新征程上,我们将代代赓续红色血脉,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书写出革命老区新华章。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海涵)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