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路 百城访初心】红色资源续写绿色华章

  如火如荼的七月,鄂尔多斯草原天蓝草绿。在鄂托克前旗红色教育基地上空,不时传来一段段熟悉的旋律,“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一个个穿着红军服体验红色研学的学员精神抖擞,手中的国旗齐刷刷地挥动着,浓浓的中国红为这座小城增添了喜庆和憧憬。

  寻踪红色文化

  鄂托克前旗,内蒙古西南端,蒙陕宁三省交界之处。

  1936年,中央西征红军解放了鄂托克前旗三段地、二道川,创立了三段地革命根据地,这是党在内蒙古开辟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如今,在三段地历史革命纪念馆里,还摆放着中央红军蒙古骑兵游击队在建立根据地时留下的一面鲜红党旗,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41年,党中央派王震将军解放了城川(鄂托克前旗),形成了以城川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北部屏障。当时,鄂托克前旗特殊的地理位置,沟通了党中央与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共产国际的联系,成为陕甘宁边区通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共产国际的交通要道,国际交通员杨宝山受命建立秘密交通站。

  除此之外,在鄂托克前旗大地上,有70多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有王震将军指挥部队解放城川后,战士们与当地群众艰苦奋斗40多天,用双手开凿出的一眼深20米、底部直径1.5米、水深6米的甜水井。还有70多年前来自延安的革命火种——1945年3月经中共中央西北局同意,将延安民族学院迁址鄂托克旗城川。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一所专门培养民族干部的学院,在城川办学4年多,被誉为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和探索民族政策的试验田。

 激发红色动力

  经过几年的修葺完善,今天,以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为核心,以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王震井纪念园、马良诚顾寿山烈士纪念陵园、滴哨沟战场纪念园等为补充的红色教育基地群坐落鄂托克前旗。

  按照建设“红色研学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旗”的目标,鄂托克前旗推行了集培训、体验、实践于一体,以理想信念、民族团结、政策理论等为主题的“四段式培训”特色教学模式。2017年基地建成以来,累计为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的16000多个各类主体培训班、研学团队,培训学员64万多人次。

  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已列入中组部干部培训目录,“百年党史是我们党员干部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帮助学员从中补足精神之钙、构筑起坚固的精神家园是我的责任。”学院教员白蕊欣说。

  城川镇还成功创建全国红色小镇,城川红色文化旅游区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红色教育培训红色旅游线路列入全区10条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旅游发展成为全国典型案例。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打造了多条以“红色记忆”为主,历史古韵、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交相呼应的精品旅游线路,并积极与周边宁夏、陕西这两个旅游大市场建立合作共享机制。今年截至6月底,全旗累计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直接带动1000多户合作社、农牧户和5000多名农牧民的就业、创业,人均收入1.2万元。

  续写绿色华章

  “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地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上榜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一张张“国字号”名片,是红色鄂前旗薪火相传、赓续追梦的结晶。

  现在的鄂托克前旗,按照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旗、农牧业现代化示范旗、红色研学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旗、区域协作发展示范旗”的战略定位,9万多各族干部群众在1.2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接力奔跑。打造国家级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上海庙至山东±800千伏输电线路通道建成运行,国内首个、亚洲首例百万千瓦“绿色电站集群”陆续并网发电。风、光、氢、储一体化、光伏材料全产业项目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产业项目逐步落地达效。现代农牧业成熟稳健,农牧民土屋换别墅,人均纯收入连续15年居鄂尔多斯市第一。

  礼赞“红色”,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在红色文化领航下,大美鄂托克前旗,未来可期!

短评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红色是我们精神的归宿、初心的原点,是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重要源泉。百年党史更是我们党员干部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必须用好纪念馆、烈士陵园及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参观革命旧址、学唱革命歌曲、重温革命故事,声情并茂的讲解及体验式教学,可以让我们切身感受革命的艰辛与不易,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历史照亮未来,征途未有穷期。奋进新时代,我们要让红色传统迸发出新的时代光芒,潜移默化地渗入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不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谱写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鄂尔多斯日报记者 任海军 通讯员 裴飞雄 张红艳)

责任编辑:李晓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