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战火,但有牺牲的真正“战争”。
这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不能失败,只能胜利!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职责就是担当。2020年1月23日,市委、市政府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各县区、市属开发区、省黄三角农高区以及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领导指挥机构,统筹疫情防控工作。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级领导指挥体系因时因势几经调整优化,变的是名称,不变的是工作内容。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各条战线,各级指挥部办公室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以及各工作组和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广大基层一线防疫人员,各司其职、高效配合、联防联控,不分工作日、节假日,每天都是迎战日、抗疫日,人物同防、检测筛查,日复一日“横到边、纵到底”地抓落实,是他们保障及时发现风险、有效管控风险的唯一“武器”。正是所有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500多个日日夜夜的盯靠落实,维护着东营这座城市至今没有发生本土疫情的战果。
疫情重点地区来人服务保障工作专班:信息化手段管控11.4万人
这是一份和疫情赛跑的时间表——
今年1月13日上午9时许,河北省卫健委通报石家庄市新增8号确诊病例曾驾驶油罐车至山东省东营港拉油。接到协查通报后,市和相关县区专班立刻组织辖区网格员和公安干警展开摸排。60分钟,包括核酸、采样、检测等环节所有部署均已完成。22时,追踪到该病例在东营的密切接触者141人,次密接和一般接触者1062人,进行呼吸道、血清标本采样并分类落实集中隔离或健康监测等管控措施,完成外环境标本采样162份,所有人、物、环境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省内来人12小时内找到,省外来人24小时内找到,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到东营后8小时内开展核酸检测,4小时内出结果,这就是“东营速度”。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专班组织摸排统计10多个疫情重点地区来人的相关数据。”相关负责人房永飞表示,截至目前,市和县区专班已经管控了来自近40个地市的11.4万人,管控大型运输车辆也超过了10万辆次。
为了保证工作有序进行,市专班借助信息化手段,自主研发了“东营市疫情防控即时通”管理平台。平台对全市疫情防控重点人员全过程数字化记录,实现了疫情风险重点人员“从信息采集、到核酸及血清采样、到检测结果反馈、再到人员后续管理”全流程、闭环式信息化管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入境人员疫情防控和外事工作专班:从国门到家门的闭环管理
“原本以为专班最多运行3、4个月,没成想已经成立500多天了。” 市入境人员疫情防控和外事工作专班负责人贾晖感慨万千,“又有一波留学生要回到东营,如何办理隔离手续、如何精准对接、如何返回东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脑子里都有一套完整流程,他们需要与口岸城市完成对接,让入境东营的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也牢牢守护着‘外防输入’的底线。”
对于带领的团队,贾晖不吝“点赞”:“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专家,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却又合作默契,环环相扣。”贾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东营留学生在入境口岸城市隔离14天后即将接返,但核酸报告迟迟未出,市和相关县区专班工作人员严格按“闭环管理”的要求办事,上一流程工作不完成下一流程工作不启动,反复沟通隔离点、安抚被隔离人员,最终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确诊后留在当地及时治疗。市和相关县区专班工作人员也跟进服务、贴心关怀,不断与其沟通,鼓励他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战胜病魔,等待接他回家。“想想都后怕,如果我们将其提前接回,0这个数字恐怕要改写了!”
6000多人入境返回,专班几乎每天都要经历这样的“惊心动魄”。“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是专班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
东营港口岸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筑牢港口防疫“铜墙铁壁”
作为沟通世界各国经济的桥梁,海运的发展与全球防疫形势密切相关,东营港口岸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坚持把牢疫情防控的“国门”,从疫情初期就迅速构建起防范海上疫情输入的“铜墙铁壁”,守护祖国一隅之安。
疫情伊始,专班组织海关、海事、边检、交通引航、医疗机构、公安及业主码头和船代企业等部门、单位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口岸疫情防控安全。船舶抵达锚地后,海关先行对所有船员进行检测,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引航员杨洪海是专班的工作人员之一,要进入外籍船上,接触外籍船员,风险和压力不言而喻。特殊的工作环境,给引航员登轮带来了更多风险。每一次引航都要花费2、3个小时,杨洪海不仅要忍受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还要顶着严寒、酷暑,穿戴规范的防护装备在驾驶台侧翼指挥船舶进行靠泊作业。每月隔离引航14天,医学隔离14天,这一年的艰辛和付出,杨洪海都一笑而过。他说:“把世界引进东营,把东营引向世界,这是专班人的光荣使命。”
“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我们的工作要直面外籍船员,如何把牢海港防范疫情的境外输入关,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专班相关负责人王海龙表示,在严防疫情的同时,还要全力保障物流畅通和港口正常生产秩序,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他们志在必得。
进口集装箱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全程监管“不掉链”
这是一张保护全市人民的“安全网、防护网”——
进入每一个市民群众口中的进口食品、进入商场的每一件进口商品、进入工厂的每一批进口原材料,都必须在专班的统筹下通过检测才能放行。
上级部署冷链食品和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防控工作以来,各县区、市属开发区、省黄三角农高区累计完成环境采样检测156529份、食品采样检测110759份、从业人员采样检测150618人次;累计消毒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570766吨、集装箱23750个、车辆23894辆……一串串数字背后,凝结的是专班人的汗水和付出。
去年的一天,专班工作人员还没有放下加班期间手中的方便面,就突然接到协查函,一批进口的巴西猪肉在外地检测核酸呈阳性,其中部分产品流入我市,需要紧急流调。放下饭碗,专班工作人员紧急赶赴相关企业展开应急处置。连夜排查、检测、消毒、隔离接触者,第二天凌晨4点,应急处置工作结束,但是工作人员却一脸庆幸:所有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像这种突然的集体出动并不在少数,熬几个通宵展开排查更是家常便饭。专班没有一个人掉队,他们全面落实各环节、各领域防控措施,严防“由物及人”的疫情传播和扩散,守住守牢全市疫情防控的底线。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仍在继续,像4个专班一样,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很多,有指挥部其他工作组的专岗专责人员,直面发热患者、“疫”往直前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不间断核酸检测的实验室检验人员,闻令而动、科学专业的流调队伍,远行千里、长期驻守的派出福建口岸工作专班,“隔离不隔爱”、用心服务的隔离点工作人员,奔忙于各自辖区、舍小家为大家的网格员,技术精湛、披星戴月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疫苗接种人员,不计付出、用心守护的志愿者,维护秩序、守护城市的公安干警……每一位奋战在基层抗疫一线的党员干部、工作人员,他们牢记职责使命、守护万家平安,为全市人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康防线;每一位勇敢无畏的“战士”仍在岗位“战斗”。我们坚信,在这些火线守卫者的勇毅与深情坚守下,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必将全面得胜!
(记者 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