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扎实开展“一查二访三问四落实”活动,深入企业一线、渔村塘口“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下乡入户,以“三个坚持”着力解决渔民群众的技术需求,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行动,推动了渔业高质量发展和渔民群众增收致富。
坚持问需于民,着力解决渔民群众实际困难。扎实开展联系渔民群众“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局领导带队赴各县区主要养殖区走访渔业企业12家,与30余名养殖企业负责人、养殖户和基层管理人员座谈对接,征集涉及养殖新模式推广、对虾苗种质量、大闸蟹良种选育、水质管理等问题11个,其中现场解决问题5个,当场无法及时解决的,逐项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积极整改《问政东营》反映的大闸蟹养殖中的纤毛虫病害问题,组织召开技术交流座谈会,从池塘消毒、水质调节、安全用药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解决了近1000亩大闸蟹养殖池塘生产难题。
坚持精准施策,着力提升服务渔民群众能力。成立由院校教授、“土专家”组成的渔民技术专家库,依托各级渔业技术推广员定期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构建起“专家+渔技人员+养殖示范户+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模式,实现养殖技术到塘入户和主要养殖区技术服务全覆盖。全力打造渔业技术服务平台,黄河三角洲海洋科技公司被评为省级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服务基地,成为我市首家渔业企业病害防治服务基地,探索建立的“检测机构+服务基地+养殖户”服务新模式,为周边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检测服务。
坚持注重实效,着力推动渔民群众增收致富。依托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刺参、虾蟹、贝类等创新团队,与渔业企业共建试验示范基地,积极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发展,提高渔民群众综合收益。其中,刺参产业创新团队已示范推广刺参-对虾循环养殖模式超2万亩,预计亩综合产值将突破2万元,较传统模式提高50%以上;虾蟹类创新团队建立了4000亩的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示范区,对虾病害发病率大幅减少;贝类创新团队开展了池塘筏式吊养牡蛎试验和海上养殖试验,示范推广了适宜本地的牡蛎养殖技术。积极协调企业对接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站、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共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处,实施科技研发项目1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授权5个,培训指导养殖户300余人次。
(记者 李萍 通讯员 苏文辉 张永强 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