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直驻史口乡村振兴服务队铆足干劲,围绕“五大振兴”,立足区域特点,立足百姓诉求,以“产业、文化、党建”三驾马车拉动片区全面振兴。
兴产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以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乡村振兴首先要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谈到如何把乡村振兴落实到史口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徐兆宏有自己的思路。全队经过深入调研,确定了“一点孵化,多点辐射”的片区产业发展思路,与省农科院、山东农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整合300万元帮扶资金,在服务片区高标准建设东营史口镇高效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已开展粮食、经济作物、果树等80多个新品种、10余项新技术的实验种植,成功申报中央财政引导资金项目和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注册“盐生碱育”、“盐耕碱作”农产品商标,与银座、华联、家家悦、省种业集团、金正大等达成合作意向,布局天猫、京东等网上商城,开展多层次、差异化品牌创建和营销。实施智慧果园项目,已经栽种完成100亩山农酥梨,下一步将配套水肥一体化及物联网、温控湿控、防虫防鸟等智能管护设施,建成黄河三角洲第一个农业3.0示范项目。
服务队还立足当地实际,突出“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苏家村特色作物试验种植项目、元里村大棚蔬菜和中草药种植项目、西高村特色红薯种植项目、培李村高温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项目、西商村藜麦种植项目等一批符合各帮扶村特色的产业项目正在实施中。油郭村百果小镇提升项目、刘营村高密度水产养殖项目、劳家村蔬菜产业提升项目等也即将规划实施。元里村西红柿第二季长势良好,每棚毛收入不低于3万元;西高村特色红薯种植产业实现了承包户获利、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三丰收”。
行走在史口镇东寨村,成片的杞柳随风飘荡,像一片沙沙作响的绿色海洋。第一书记刘相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杞柳亩产一般在5000斤左右,如果每斤0.8元左右,这样每亩收益就将近4000元,杞柳皮还可以作为青饲料,老的杞柳根可以作为根雕艺术品原料出售。”服务队立足片区产业发展现状,积极提升杞柳产业层次,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初家村、劳家村、郑营村、张营村都已发展杞柳种植,史口镇杞柳种植规模扩大到1200亩,并已辐射带动周边镇街、县区发展种植;同时,服务队积极助推东寨村建设集仓储、加工、产品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千亩杞柳产艺园”,发展杞柳工艺品编织,目前杞柳仓储车间已建设完成,加工车间展厅已设计完成。
重文化:统筹策划、全年实施,以特色品牌让文明之花盛开
坚持把强化乡村文明实践,引导群众道德养成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爱在史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打造“爱在史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意见》,切实把春风化雨、教化育人的虚功,落到了白纸黑字、板上钉钉的实处。
壮大“爱在史口”志愿服务力量。服务队把志愿服务作为强化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丰富志愿活动内容,统筹志愿服务力量。他们建立了“爱在史口”志愿服务项目库,搭建志愿服务需求对接信息平台,积极开展帮扶救困、金晖敬老、专家咨询、环境保护、健康义诊、金融服务、科普下乡、文化义演、走访慰问、关心下一代等“十大爱心行动”。同时,对帮扶片区内12个帮扶村的志愿服务力量进行整合,通过零整结合的方式,既兼顾了队伍的灵活性,又增强了队伍的总体力量,有效增强了“战斗力”。
丰富“爱在史口”文明实践活动主题。为了保证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服务队统筹策划,编排档期,制定了整年的活动配档表。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例如,围绕元旦春节,突出“和谐”主题,开展民俗活动、走访慰问活动等;围绕学雷锋日,突出“奉献”主题,开展形式各样的志愿服务和爱心奉献活动等;围绕清明节,突出“感恩”主题,开展文明祭祀、感恩父母等活动。每月明确一个活动主题,每个主题配套多种活动形式,有效解决了农村文明实践活动有时“缺少主题”“缺乏组织”“形式单一”等问题,保证了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有力有效。今年以来,以“爱在史口”命名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已经有10余场次,“爱在史口”品牌正在逐渐深入人心,真正把‘爱’留在史口,为帮扶片区留下一片文明乡风。
强党建:夯实基础、强基固本,以扎实作风厚植基层党建沃土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围绕“一村创建一个党建品牌”的工作思路,12名下派干部结合各帮扶村实际,积极写文案、出创意、搞设计,打造了属于本村特色的党建品牌,实施了一批党建提升项目。目前,“印象大宋”“淳美苏家”“织梦东寨”“厚德油郭”“新商家连”“先锋元里”“和美西高”“智慧劳家”“红色刘营”“书香郑营”“清新张营”“追梦培李”等12个村的党建品牌已全部创意设计完成。其中,大宋村、苏家村、西高村、劳家村、培李村等村的党建提升项目已经打造完成,累计投入11万元,西高村在村口建设的特色候车亭(党员服务岗),美化环境的同时方便村民及学生安全出行。
积极打造片区党建“桥头堡”。扎实推进农村过硬党支部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村级事务运行机制。设立“书记论坛”,优化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推进农村党建工作品牌项目,培育乡村组织振兴骨干力量。通过实施党建提升项目,创建党建品牌,严格执行“两委”值班坐班和党员学习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党建+合作社”等模式,凝聚起党支部引领发展的强大合力。
(记者 延智 通讯员 布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