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赵亚杰:青春,在保护区闪闪发光

  初夏,赵亚杰身着长袖、长裤,头戴遮阳帽,架着单筒望远镜,站在一丛芦苇中,静静地观察、记录过往的飞鸟。从2014年入职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到如今,这样的观测她已不知做了多少次。

/

  赵亚杰在分析最近观测到的一些情况。

  “这些可爱的生灵让我发自内心地想要保护它们。”赵亚杰说。然而,黄河三角洲多滩涂、湿地,想在这里做鸟类巡护监测,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以基本的鸟类调查为例,每天步行几十公里可谓家常便饭,在那一望无际的泥质滩涂中,经常是前脚从泥地里拔出来,后脚就又踩了进去。到了夏天,蚊子更是一群群随处可见。“就我这身‘装备’,再热也不敢脱,要不然一会儿就全身是疙瘩。”赵亚杰笑道。

  可这并没有阻止赵亚杰留下来,她把男朋友从北京动员到了东营,与她一起成了“新东营人”,她自己则全情全力地投入到了鸟儿的巡护监测中去。

  制定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规程,巡护发现新鸟类蒙古百灵,丰富了自然保护区物种;详细调查大鸨越冬时间、觅食区分布及状况等信息,有针对性提出大鸨保护具体措施;统计东方白鹳、黑嘴鸥繁殖情况,为东营市成功申报“东方白鹳之乡”“黑嘴鸥之乡”积累基础数据;组织完成由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统一部署的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为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水鸟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自己也荣获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个人称号……

  鸟儿的生存繁衍,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日常鸟类巡护监测的同时,赵亚杰积极探索湿地保护修复模式,形成了以疏通水系促进水循环、保育原生植被、构建多样化鸟类栖息地、促进水生生物繁衍为主要内容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模式,获山东林业科技推广一等奖;以互花米草治理、盐地碱蓬和海草床恢复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式潮间带生态修复模式基本形成,并以此模式成功申报并获国家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赵亚杰数年如一日地进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她率先进行实验基地建设,与科研单位联合建设野外试验站、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站,筹建海陆空一体化动态监测网络,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积极收集基础数据,出版发行巡护监测报告,为国家公园建设、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提供基础支撑。

  “认定了,就要一直干下去。”赵亚杰说。在这片河海交汇之地,这位80后姑娘的青春闪闪发光。

 (记者 周乃东)

责任编辑:李梦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