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红色的印记|清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主要驻地旧址

/

  清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主要驻地旧址位于牛庄镇牛庄村、北隋村一带。清河区位于胶东、鲁中、冀鲁边区三个战略区之间,东至昌邑、潍县,西接章丘、历城,南枕胶济铁路,东北濒临渤海,下辖20多个县,人口380余万人。

  清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主要驻地为原广饶县北部(今东营区境内)的牛庄、北隋一带。1939年9月,中共清河特委根据山东分局指示,改建为清河地委。清河区党员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至1939年10月,全区党员已达9000多人。同时,武装部队建设也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推动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行,清河地委于1940年5月5日在原广饶县和临淄边界的李家璩高村召开各界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清河地区国民参议会和清河行政专员公署,至1940年底,清河地区已建立了临淄、南邹(平)长(山)、北邹(平)长(山)、高苑、蒲台、博兴、广饶、寿光、桓台9个县抗日民主政府和益(都)北行政公署(原益寿临广四边行政办事处)。

  与此同时,工、农、青、妇及自卫团也得到迅速发展,各群众组织发展到30万人。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清河地区平原游击战争的领导,1940年10月,中共清河地委在博兴纯化镇召开了清河区党的代表大会,与会13个县党组织的180名代表,代表全区16000名党员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为实现布尔什维克化而奋斗》的决议,确定了“巩固小清河南,发展小清河北,在巩固工作中加强支部工作和改造党的成分”的组织工作方针。根据中共山东分局指示,在会议上正式成立了中共清河区党委,由景晓村任书记。12月,清河区第二届参议会决定将清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改为清河区国民参议会。清河区党委和清河区国民参议会成立后,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于10月在北隋、牛庄集结,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11月,组建了八路军清河军区。

  1940年12月,成立了清河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并相继建立了清河区职工、农民、青年、妇女救国会,还在各区设立了分会。至此,清河区经过由弱到强、由小到大艰苦曲折的发展历程,正式形成了党政军群领导机构齐全、具有较稳固的根据地和较系统完整的组织机构的重要战略区,成为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七个战略区之一。

  1941年,中共清河区党委、行署和清河军区司令部及其后勤机关相继迁到八大组,在此领导垦区广大军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旧址上的房屋今已全被拆除,仅存少量革命文物。1991年,垦利县人民政府在永安镇西100米处建1座纪念碑,碑高10米,碑文为“垦区抗日纪念碑”。

(记者 闫雯雯 整理)

责任编辑:刘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