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日记】心甘情愿做居民群众的“贴身管家”

/

胜利街道新瑞社区格林锦城第一网格网格员 张燕

  “一个人、一双腿、一个笔记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走遍千家万户,服务辖区居民,为大家提供全科服务。”——这就是我工作的缩影,网格是我的工作阵地,居民是我的服务对象,我是胜利街道新瑞社区格林锦城第一网格的网格员张燕。因为骨子里对群众工作有着一份热爱和向往,在我快满40岁的时候,我选择进入网格员的行列。是挑战更是机遇,有压力更有引力,我与我的同事们一股劲地扎进了这股创新的热潮之中。信息的采集、社情民意的收集,政策的宣传,矛盾的化解,便民的服务都是我们工作的内容,我们就是社区居民的“贴身管家”。

/

  一股“傻劲” 敲开居民的“心门”

  下网格,走门栋,进家庭,采信息是我们的基础工作,起初,有人说我“傻”,竟然傻乎乎地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走家串户采集信息,了解居民的需求。我发现,工作时间下网入户的效率不太高,很多上班族都不在家,进不了门,为了保证信息采集的效率,能够尽快熟悉网格情况,熟悉自己的服务对象,我觉得牺牲自己的那点时间是值得的,实践证明我的“傻”方法也是效率最高的。随着工作的推进,另一个难题困扰住了我,许多居民不愿开门,不愿多交谈,更不愿意提供基本信息。信任危机出现了,可是我依然相信真诚与真心的力量。我仍然怀揣着我那股傻劲,无论是烈日还是暴雨,无论是黑脸还是闭门羹,我始终相信,用真心就能换来真情。我始终笑脸相迎,我先提供服务,先为居民解决诉求,与居民拉近距离,消除障碍,让居民觉得我是可以信任,可以依靠的,久而久之我的付出也得到回报。我完成了采集,信息分类,基本做到了网格内家庭结构清、人员类别清,我的傻劲让我敲开了居民的家庭之门,心灵之门。

  一双“快腿” 迈进居民“百家门”

  一直以来,我都把居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心做、认真做、努力做。尤其是网格内的孤寡、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格林锦城小区的于大爷患脑血栓并发症,属于辖区失能老人,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居住,我在入户了解到这一状况后,主动上门为老人服务,帮助代购生活必需品。4月19日中午,于大爷的老伴焦急地给我打电话,说于大爷在家摔倒了,她一个人无法将于大爷扶起来,我立即赶到家中,并叫来同事一起将摔倒在地的于大爷扶起。发现于大爷手背受伤,我就为于大爷的伤口消毒,并和同事一起将老人挪到床上躺下,于大爷老伴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你真是我的亲闺女啊!”而类似的这些事,对我来说只是工作中的小事,办了多少好事、得到多少居民的赞扬,我自己也记不清了。

  一片爱心 收获居民“真心”

  一个人,做好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有爱心,把自己网格内的居民当做自己的亲人,为他们排除生活中的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我所辖的网格里有一片四闲院落,院里住着徐阿姨一个人,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就是徐阿姨家的常客:“徐阿姨,家里的煤炉烧煤,注意一氧化碳中毒”、“徐阿姨,煤气罐使用安全一定要注意,阀门要拧紧”、“徐阿姨,有事记着给我打电话”……这些话语每次来到徐阿姨的小院都要跟她絮叨一遍又一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的努力下,矛盾纠纷愈来愈少,社区居民见证了我成长的足迹,我将不辜负大家的厚望,将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有成效。尽管在网格管理中,更多地是付出,我付出了汗水,付出了辛劳,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当然,也有收获,有时收获委屈,也有荣光,但我收获更多的是责任和奉献,是我与群众之间亲密如鱼水的亲情。网格工作是繁忙的,像蜜蜂样不知疲倦地为这个世界增添色彩;网格工作也是无谓的,因为居民们一句简单的问候和亲切的笑脸,就会成为我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记者 乔栋 整理)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