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凭吊英烈的游客络绎不绝。一位70多岁的老人热情为游客讲解红军故事、传唱船工号子,不时赢得阵阵掌声,他就是红军后代胡敬华。
四渡赤水战役在泸州境内历时54天。红军在古蔺取得了二郎滩背水战、太平阻击战等胜利。1935年2月3日至5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主持召开了石厢子会议,在“鸡鸣三省”之地实现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转折。红军在古蔺叙永转战期间,还影响了一大批进步青年。据不完全统计,泸州市叙永古蔺两地青壮年就有1300人参加红军。
以前,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与对岸的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之间没有桥,两岸来往需要绕行2小时车程(左图)。如今,太平镇渡口修起了赤水河红军大桥,两岸通达仅需10分钟(右图)。(图片由古蔺县委宣传部提供)
泸州,在长征精神指引下,经过不懈努力,正迈步在争创四川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大道上。去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7.2亿元,位列四川省第6位。
由太平渡迈向胜利征程
太平镇名虽为太平,其实并不平坦。近日,“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全媒体采访组记者走进太平镇,这里的古街道依山而建,清代民居建筑鳞次栉比、保存完整,历史感厚重。镇上的“长征街”分布着80多处当年红军短暂停留生活过的驻址。在这条光荣的老街上,人们对当年的历史都如数家珍。
太平渡是红军四渡赤水二渡、四渡的主要渡口。四渡赤水以后,红军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由此踏上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途,是不折不扣的胜利之渡。
1935年1月28日,红3军团、红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贵州土城青杠坡一带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但自身也遭受重大损失,3000多名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当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当机立断,决定立即撤出战斗,一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从土城渡口过河之后,红军分别在永乐镇、太平渡口等上岸。永乐镇至今留有毛泽东入川第一桥的遗迹。
从太平渡二渡赤水后,红军相继夺取桐梓县、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从太平渡四渡赤水后,红军南渡乌江,随即兵临贵阳,调出滇军;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圈,取得了四渡赤水战役的伟大胜利。
古蔺县二郎滩渡口,也是红军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红军在这里打响了二郎滩“背水一战”并取得胜利。红军大部队在二郎滩渡河时,因为船小人多时间紧迫,只有搭建浮桥才能渡河。当天晚上,红军战士在二郎老街上挨家挨户借木板,得到当地民众热情响应。没有木板的民众,甚至把门板、楼板、墙壁木板拆下来借给红军。为避免弄错,红军战士在每一块木板上都刻了名字或编号。如今,走在二郎的红军街上,依然能看到这些印记。
革命老区的新长征之路
4月17日下午,太平镇九龙村村委会原主任刘凯带着采访组记者来到该村的甜橙基地,参观两千多亩橙树的“盛况”。见到刘凯,村民吴翠香赶忙上前,邀请刘凯到家里坐坐。
吴翠香的丈夫身体不好,3个孩子在读书,家庭条件着实困难。2015年,在九龙村脱贫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下,吴翠香和另外5家农户共同承包了180多亩土地,栽种了5000多棵甜橙。
承包之初,吴翠香十分犹豫,怕栽得好卖得不好。让她没想到的是,甜橙一上市,市场反响很好,不仅卖到叙永、泸州,还卖到了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超市。吴翠香一家也因此脱贫。当初,力劝她栽种甜橙的正是刘凯。
像吴翠香一样,老区人民从脱贫攻坚新长征路上信步走来。泸州市实行开发式脱贫与保障式兜底的有机结合,特色扶贫产业全域实施,开展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扶贫搬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四个一批”帮扶行动,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到2020年年底,古蔺、叙永两个国定贫困县以及省级贫困县合江全部摘帽,32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9.9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开启新征程,泸州信心满满。
短评
弘扬“四渡赤水”精神
86年前,红军在这里浴血突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一页;86年后的今天,当地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传承四渡赤水精神,续写新的传奇。
坚定信心、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当年红军的生命诠释,正是今天深刻的历史启示。站在新起点,勤劳勇敢的泸州人民,将其融入血液,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战胜了贫困,实现了小康,酒城大地生机勃勃。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四渡赤水,薪火相传。接续先烈为民的信念、创新的激情、奋斗的坚毅,泸州正不断从四渡赤水精神中汲取磅礴力量,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克难攻坚,所向披靡,争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泸州日报记者 徐勤勇 简放鹏 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