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东营·晨曦里的一束微光——牛童童与他的水滴公益的故事

  “上善若水”——“水滴公益”也许是喻此义而命名的。水滴公益愿景:爱心改变世界;水滴公益精神:点滴之水,汇而成河,润泽四方;水滴义工理念:把做公益作为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一颗平常心去做公益。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脚踏实地的耕耘。牛童童,是一个有着女人名字的男子汉,心窝里有一泉无声的爱。他把点滴的爱淌成了河,流进了弱者的心田,从此,绝望的少年不再彷徨,孤苦的老人不再孤单,弱者升腾起了新的希望。

——题记

  志愿服务,如同小小的水滴,看似微小,点滴汇聚却能泛起层层涟漪;恰如一束微光,看似微弱,微光成炬却能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牛童童,广饶水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志愿服务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温暖他人的道路。七年的光阴,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个有组织、规范化的公益团队,牛童童把志愿服务当成了他的事业。

牛童童(右一)

  一束微光送去一缕希望

  三月的一天,牛童童又来到广饶县李鹊镇前大张村。此刻,王振文,也是他的志愿服务帮扶对象,正期待他的到来。见到牛童童,立刻迎上来热情地打招呼,显得格外高兴。

  当天同牛童童一起来的还有一名志愿者,叫董少军。看着他们说说笑笑,董少军回忆起七年前的那天:“一进门看到一个大男孩躺在地上的草席上,面无表情,意志消沉,我们试着和他聊天,得到的永远是沉默。”据王振文父母讲,2004年他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已经十年没有下过床了。

  17岁,正是如花似锦的年纪啊!牛童童很受触动:“一定要帮帮这个孩子,让他重新‘站起来’!”

  牛童童(右一)和志愿者们经常到王振文(左一)家中陪他聊天,看他打球,鼓励他树立生活的信心。2019年8月,王振文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上夺得乒乓球项目金牌。

  隔三差五,牛童童和几位志愿者就来看他,给他按摩,陪他聊天,不厌其烦地开导,有时甚至跳起广场舞来活跃气氛。

  一次,两次,三次……终于有一天,王振文突然扭过头来,开口对大家说出了第一句话。“我们都很激动,他妈妈偷偷抹起眼泪来。”慢慢地,久违的笑容出现在王振文的脸上。“孩子心结打开了,我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日子也有盼头了。”王振文的母亲说。

  看到王振文的变化,牛童童想得更远,一定要让他重拾自信,找到人生价值。而在王文的心灵深处,也有一件永远也忘不了的事情。

  2017年3月18日,牛童童和志愿者带他来到了大王镇后屯敬老院。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王振文有些拘谨,但志愿者们的热情与敬老院爷爷奶奶们的开导和鼓励让他慢慢放松下来。从那一天开始,他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快乐,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尽一份力:“从被照顾到能照顾别人,我顿时有了信心。”

  就在这一年,王振文在牛童童的鼓励开导和志愿者们无数次的接送下,拿起了乒乓球拍。2019年,在千万次举拍、发球的反复练习后,王振文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了金牌。

  一滴水激起的涟漪,看似微小却能迸发出战胜苦难的勇气。午后的微风拂过,王振文的脸上更多的是希望,清泉流进心田,干枯的土壤松动了,甘甜驻了进来。

  一炬之火照亮一片星空

牛童童(右一)

  在牛童童的志愿生涯里,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事,每件事说起来他都如数家珍:

  “广饶经济开发区的一对残疾人夫妻,妻子从小就瘫痪,丈夫眼睛看不见,我们都会定期去看望。”

  “还有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志愿者们不嫌脏不怕累,带他去澡堂里洗了十年来的第一次澡。”

  ……

  光和热的涟漪,让爱的同心圆不断延展。2014年,已经60岁的董少军加入了这个团队,每次志愿活动她都没有落下;2016年9月,生了一场大病的司慧萍也申请加入了进来,生病后留下的不认路的后遗症也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有了改变……志愿团体越做越大。2017年8月,牛童童牵头成立广饶水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3年来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次,参与人数2万余人次,注册志愿者达到3000多人,成为广饶影响力最大的一支志愿服务队伍。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们更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广饶西水高速出入口,广饶与寿光、临淄、青州的交汇处协助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核查,一直坚持到防疫检查点撤销。

  如今,牛童童又开始思索如何提高服务的质量。现在这支队伍不再仅局限于物质资助,而是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帮扶,精准对接弱势群体需求。

  为老人理发,不再单纯剪短,他联合广饶县爱心商家,找专业理发师定期去敬老院为老人设计发型。

  去年底,一位高位截瘫的村民收到了他们送的移位机,实现了想出门看一看的愿望。

  除了定期参加志愿活动,牛童童还有固定的帮扶对象,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在做助学。因为牛童童有一个硬规定:不让志愿者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不组织集体领取救助品仪式,拍照只留存资料从不外传。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深知,生活上的贫困不可怕,但攀比能扼杀希望。“我们做的是好事,不希望用不恰当的方式伤了孩子。”牛童童说,他们已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青少年60余人。

  去年开始,助学活动由单纯的给钱给物转移到精神服务上来。“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国家兜底保障范围,他们的物质条件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善,但精神层面还需更多关注。”牛童童说。志愿者们开始带孩子们走出去,让他们开阔视野、接触新知识。再过几天,牛童童还将组织残疾人出游,让他们见一见外面的世界。

  微光成炬,他们就像一炬之火,照亮了一片片星空。

  一份求助注定一生情缘

  静静的夜空中,繁星点点,牛童童在这星空中寻找来时的路。

  除了志愿者身份之外,牛童童还是三家餐馆负责人。2013年的一天,正在店里忙生意的他接到了一个朋友的求助电话:“童童,我们准备去敬老院给老人们包饺子,你能不能给提供些肉馅。”牛童童是个热心肠的人,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肉馅一供就是一年多,而且不止一家敬老院。牛童童没有心疼,店里的员工却有“意见”了:“没见过这样的老板,这样下去也不是回事啊。”但牛童童却认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也是在积善行德。

  这也不是牛童童第一次做好事了。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第一时间跑去民政局捐款;2014年一位顾客将装有四万元现金的袋子落在了店里,他等了几个小时没等来人,于是将钱送到公安机关;看到有募捐信息,他也总是尽一份力所能及的爱心。

  之所以走上志愿服务的道路,与他之前的这些经历有很大关联,但给他触动最深的是参与了一次敬老院的志愿服务。从来没去过敬老院的他第一次体会到弱者的难处,而他认为志愿服务就像一缕春风,能为老人带来希望。“老人脸上的微笑与满足让我感到,哪怕只是简单的关心问候都能被老人们铭记,给他们带去快乐。”从那以后,牛童童的人生仿佛打开了另一扇门,与志愿服务的情缘就此结下。

  一次次志愿服务涤荡着牛童童的心灵,老人、孩子、弱者,在他眼里都如同亲人一般,都是他内心的牵挂,而他也把公益服务当成了自己的毕生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放不下这些受助者,当他们对我报以微笑和感谢时,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更足了。”

  涓涓细流汇成爱的大海,点点星光聚成璀璨星河。在牛童童看来,培育爱的土壤,接力爱的火炬,才是公益事业生生不息的能量源泉。在团队中,一群和他一样的凡人善举也不断涌现——“中国好人”“山东好人”“山东最美志愿者”各类典型10个,东营市“优秀志愿者 ”“优秀志愿家庭”15个。这一项项荣誉的获得,都是善举涟漪效应的最美诠释。

(记者 李怀苹)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