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的灯光照亮幸福路

  神山村新颜 图片由茅坪镇提供

  神山村农村住房旧貌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这首歌谣,从1928年开始,井冈儿女便传唱至今。

  90多年前,井冈山茅坪镇茅坪村八角楼,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一根灯芯的如豆微光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在茫茫黑夜里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春风送暖入屠苏。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井冈山视察时,留下了“作示范、带好头”的殷殷嘱托。近年来,井冈山人民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茅坪,也因八角楼灯光的照耀,走上了乡村旅游生态路、红培研学文化路、产业兴旺富民路,实现了“从红色资源到红色经济,从美丽生态到美好生活”的转型蝶变。

  乡村旅游生态路

  走进案山村,只见游客三三两两漫步于荷塘边。心随美景动,人在画中游。这个被誉为“大山里的苏莲托”的小村庄,俨然成为人们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可谁能想到,该村以前土坯房众多,牛栏猪舍密布,破败不堪,是个典型的贫困山村。

  在吉安市委“红色引领,绿色崛起”战略的引领下,该村形成了“1+8+48”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即1个陇上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8个村级集体经济、48户蓝卡户,共同入股组建井冈山红墟坊乡村旅游公司。同时,引导村民经营豆腐坊、酿酒坊等客家传统美食,形成了以农家乐、精品民宿、咖啡屋、乡村俱乐部为核心的红墟坊新业态区,村内相关从业人员月均收入达4500元左右。

  “工作何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在陇门客栈,记者看到“管家”杨喜华正忙着为前来住宿的旅客办理入住手续。在深圳打工漂泊23年后,他于2015年返回家乡,加入陇上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办起了民宿。在他的带动下,陆续有8位在外打工的村民选择返乡创业。

  红培研学文化路

  4月的茅坪,翠竹吐绿,杜鹃争艳。在这绿意盎然中,却有一抹红色格外亮眼。

  “快!跟上队伍,前面就是终点了。”坝上村内,一群身着红军服、头戴红军帽、肩跨红军包的大学生们,正体验着红军急行军的场景。一旁的村民肖富民,正在准备学员的红军餐,脸上难掩笑意。因病致贫的他,正是靠着参加村里红军餐接待后实现脱贫。“最多时一年共接待游客800余人次,纯收入有1.5万元,再加上自己种植的油茶、猕猴桃,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

  2013年,坝上村利用辖区的步云山红军练兵场、红四军军部等革命旧址,与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接,打造了“红军的一天”特色体验课。

  做活红色资源的,远不止坝上村。在挑粮小道的起点源头村,建起了红军挑粮小道景区,修缮了毛泽覃创建的“乔林党支部”旧址,靠着当年挑粮一根扁担,也吃上了“红培饭”。“目前,全村有32户农家从事红军餐接待,2019年售出红军餐达1.5万份,每户年收入超1万元。今年,借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东风,村里红色培训迅速回升,前来参学的团队不断。”源头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谢晶说。

  产业兴旺富民路

  农,天下之大业也。在深挖红绿资源的同时,茅坪镇仍不忘巩固提升传统农业。

  瑶背村锦绣黄桃基地内,百余亩的黄桃逐渐成型。技术管理人员肖阳辉正忙着查看黄桃长势,“通过科学种植,基地内的黄桃亩产可达三四千公斤,年收入近百万元。”

  为增强造血功能,发展富民产业,该村引进了挑粮小道生态农业公司,通过流转撂荒地、认领托管等多种模式,发展黄桃产业。

  脱贫户曾云光自2016年在黄桃基地务工后,他家的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家不仅买了农用车和面包车,家用电器也是一应俱全。在基地工作既能照顾老人小孩,又能增收致富,日子是越过越甜。”曾云光笑着说。

  近年来,通过引进大户规模种、鼓励群众分户种,茅坪镇已发展黄桃6800亩,太空莲600亩,猕猴桃530亩,形成了富民产业全面开花的新格局。

  4月7日正午时分,阳光刺破团团云雾,犹如八角楼那永不熄灭的灯光,穿越近百年时空,温暖巍巍五百里井冈,照亮540万吉安儿女的幸福小康路。

(井冈山报记者 罗来刚)

  ◆短评:

  再创更多的奇迹

  八角楼的灯光,是照亮古今的灯光。重温八角楼的灯光这个红色故事,品味井冈山人民脱贫的新故事,一个结论从心中油然而生,听党的话跟党走,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创造更多的奇迹。

  回望峥嵘岁月,从中国革命的胜利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老百姓正是跟着中国共产党,才创造了这样的伟业、这样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茅坪走上了乡村旅游生态路、红培研学文化路、产业兴旺富民路,实现了“从红色资源到红色经济,从美丽生态到美好生活”的转型蝶变,是辉煌巨变的沧海一粟。

  坚定信念,心怀党恩,永跟党走,红色精神一脉相承、代代传承。展望未来,我们传承红色精神,跟着共产党走,一定能够再创人间奇迹。

(井冈山报记者 涂宏)

责任编辑:周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