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营区牛庄镇西范社区居民王作金的家,王作金和妻子崔霞正在忙活着做一批缝纫活。放下手中活,51岁的王作金笑容灿烂地说起了自己家的脱贫路。
小时候的一场意外导致王作金成为三级残疾,妻子崔霞也是先天二级残疾。两个残疾人组成的家庭经济状况本来就很一般,还要供养上学的女儿,生活变得更加捉襟见肘,被认定为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然上身有些残疾,但王作金做一些体力活完全没问题。“现在都是机械化种植,也不需要多少劳动,家里种了七亩粮田,所以收益很稳定。”随着耕种、收获以及农田管理的机械化程度提升,还有牛庄镇帮扶责任人张建凤以及扶贫办公室负责人三天两头送来的政策和关怀,王作金也当上了“新农民”。
指指手中正在做的缝纫活,王作金回忆起了多年前学习缝纫手艺的经历。“当时,村里负责人告诉我,镇上有残疾人技能培训可以去参加。我特别欣喜,骑着自行车坚持风里来雨里去地学习缝纫技术。当时我就想只要敢想敢做,肯定能成功。”凭着决心和热情,王作金很快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缝纫能手。“最开始给人做衣服,后来也接一些做被罩、枕套的活儿,每年能增收两千多块钱呢。”王作金说,“宁可自己少睡一宿觉,不能让人家多等一分钟。”村民都说,干活利索、为人诚实是他最好的招牌,经常有商户找上门来找他做活。
住房是贫困户最关心的事情。说到这儿,王作金介绍,以前一家人住在村里的扶贫房中,前几年镇上推行合村并居,老村土地规划流转,令他喜出望外的是,社区里没让他出一分钱,用老房子给他置换了50平方米的两室楼房。现在,上高中的女儿年年享受东营区教育扶贫救助金、国家助学金,再加上爱心企业的常年资助,上学完全不成问题。
“孩子妈虽然腿有残疾,但也能在家里忙活忙活。每年收入有扶贫产业项目分红、残疾人补贴、低保户补贴、计划生育金、教育扶贫救助金……累计有两万多元,再加上种田和干些缝纫零活,一年下来总共得有小三万元了!除了必要支出,每年还能略有盈余呢!”王作金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想到越过越红火的生活,脸上乐开了花。
(记者 商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