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挑起东营发展“大梁”

/

  作为包含一项项关键投资的长久之计、具体实践,项目建设决定产业结构,重塑着城市发展特色,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未来。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将项目建设放在“四项重点工作”之首,坚持以规划生成项目、以招商引进项目、以市场化手段运作项目、以管用好用的机制推进项目,全市各级通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在敢为人先、攻坚克难中筑就经济社会发展的“四梁八柱”。

/

/

  好项目、大项目不是别人送来的,项目变成现实,更不是等来的。

  威联化学对二甲苯等高端石化项目,对于我市构建“油头化身高化尾”的石化产业格局,具有战略性支撑性作用;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项目,力争3至5年内在稀土催化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以带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稀土催化产业集群;大唐东营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及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建成投用;康华海洋牧场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今年2月6日,备受关注与期待的北二路主路全面完工并正式通车……

/

  近日,在东营港新材料产业园固废处置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项目建设一座年处理3万吨工业和危险废弃物的焚烧装置及配套公用设施,项目运营后每年将产生8.94万吨蒸汽可回收利用,年节省能耗相当于1.2万吨标准煤。

  记者 周广学 报道

  细细了解每一个重点项目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这些项目凝结着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凝结着项目争取者日行千里的心血,凝结着项目建设者们昼夜无休的辛劳。通过项目建设,我市——

  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去年我市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763个,总投资3100亿元,市财政拿出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技改项目120个,总投资70亿元。在项目的强力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居山东省第一位。

  稳住了经济增长基本盘。从去年2月份开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全省第一,有力对冲了疫情影响,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争取4批专项债项目131个、资金129.7亿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及其他直达资金14亿元。

  培植了产业发展新动能。围绕构建我市“5+2+2”产业体系和“双招双引”工作,全市推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突出抓好支撑性、引领性项目,推动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迈进。新引进世界500强16家、中国500强12家、央企国企36家,到位内资610.3亿元,增长1.6倍;新设立外资企业64家,实际利用外资4.4亿元,增长82.5%。

  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围绕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92个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加快推进我市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南一路环境整治和东三路、东八路湿地等项目,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湿地城市风貌进一步彰显。围绕补齐教育、医疗短板,编制了教育设施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布局规划,蓝海集团续办胜利职业学院、与中能源合作办学、市委党校新校建设、市妇幼保健中心综合楼等项目进展顺利。

  一步留脚印,一年有跃升,五年大变样。黄河尾闾,敢为人先的东营靠项目建设起势;起势奋发,再经五年,相信这座城市的气象还会焕然一新!

/

  含“智”、含“新”、含“绿”,无不可总结为一个“能”字。培植新动能、蓄力强动能,项目建设,必须能!

/

  2月26日上午,我市2021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吹响了今年项目建设“集结号”。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项目工作意义重大。

  为更好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加快构建具有我市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我市项目建设呈现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龙头带动进一步凸显、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等三个特点,尤其是,高端化工、医养健康、新材料、新能源项目数量和投资占比分别达到58%、51%,投资质量明显提升,“四新四化”导向更加明显。

  东营区镁水电池及斯特林制冷机项目,年产500万套镁水电池,剑指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高新区创业产业园项目建设20万平方米企业总部、研发中试中心及人才公寓,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聚焦数字赋能,广饶县将投资37.8亿元,实施赛轮公司智能仓储、华盛公司信息化技改等“人工智能+”项目10个,推动橡胶轮胎等产业迈向行业前沿;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按照“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发展模式,聚焦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关键节点企业发力,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材料、交通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据了解,本次我市集中开工项目157个,总投资75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5亿-10亿元项目19个,1亿-5亿元项目86个。传统产业项目个头大、带动力强,新兴产业项目技术新、成长性好,将不断推动我市产业能级跃升;湿地城市建设项目,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市风貌,一座现代化湿地城市愈发好看;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项目加快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随着一个个大而强、强而精的项目加速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呈现千帆竞发之势。

/

  两个“百日攻坚”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3+N”重点项目会商机制解决各类项目问题近300个;完善土地指标市级统筹和供地排序制度,争取国家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指标1275亩、省统筹用地指标1626亩;建立滚动谋划储备机制,高水平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及9个专项规划,谋划提出总投资9307余元的245个重大项目,推动58项“东营元素”纳入国家规划纲要,走在了沿黄各市前列……

  在去年的全市“四项重点工作”和“九个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度重点任务论证会上,项目建设专班的有关同志语调铿锵地说:“广大干部对抓项目的认识更加统一、方法更加专业、氛围更加浓厚,有力提振了发展信心,增强了发展后劲。”

  跑得过“挖掘机”指数的是走心的实干!

  天下大事作于细,为把今年的项目建设攻坚抓出成效,我市大力将好的机制、要素精准滴灌到每一片项目田里。抓前期,高质量策划生成项目,在项目谋划储备和可行性研究上狠下功夫;抓龙头,高标准推进重大项目,对确定的项目特别是对决定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产业项目、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事关创新发展的平台项目,要专人、专组、专班推进;抓机制,高效率调度推进项目,围绕项目全周期调度管理,把已经建立的良性机制坚持好、执行好,做到常态化、制度化;抓要素,高精度匹配保障项目,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改革,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两手抓,增强市级统筹能力,让资源要素精准滴灌项目。

  重任面前,还需心无旁骛。新的一年,我市还将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到经济工作的首位,心中想项目、眼中盯项目、手中抓项目,努力做抓落实、抓项目的实干者,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以项目写新篇,牛年会更“牛”!

(记者 刘冬辉)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