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脱贫了!“三农”在变样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脱贫了!“三农”在变样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题:脱贫了!“三农”在变样

  新华社记者陈俊、褚晓亮、孟含琪

  刚落幕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他强调,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全国两会前夕,记者走进曾经的贫困县、贫困村发现,无论是农业生产方式,还是村容村貌、百姓精气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事一:羊圈也有“科技味”

  打开手机,查看位于300多公里以外的吉林省通榆县林海村的养殖场状态,这是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于银辉每天的习惯。

  实时防盗系统,监测温度、湿度的传感设备,记录牛羊体重形成大数据的智能系统……于银辉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了一个贫困小村庄的养殖方式。

  故事要从2016年说起。于银辉第一次来到林海村时,养殖场四周是破旧的木头栅栏,地上铺着杂乱的草,四处弥漫着牲畜粪便的味道,“感觉连头发丝都臭了”。

  “牛羊就是村民的命根子。”于银辉亲眼看见,一只受伤的牛四脚离地卡在墙豁子里乱蹬,有村民为了救牛扑上去,手都被踢破了。

  一个梦想在她脑海中成型:要利用科技力量,改变当地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

  两个月后,于银辉带着新设计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回到林海村,却被现实“打败”。在低温与风沙天的恶劣环境中,样机传感器很快失灵了。她也不气馁,反复钻研后又带着升级版仪器回来。

  这次试验成功了。养殖场周边安装了无线热释电防盗系统,再也不用担心盗贼半夜偷牛羊了。团队又设计了一款可以监控养殖场温湿度、氨气甲烷等有害气体浓度的“养殖场管家”系统,只需登录手机App,就能实时获取数据和现场画面。当超过阈值报警时,系统还可以自动完成控制开窗、通风等一系列操作。

  育养方式科学了,牛羊长得膘肥体壮,一只羊从过去平均120斤增加到150斤出栏。自2017年至今,村里养殖合作社每年增收170多万元。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当起了有技术含量的羊倌。

  【记者观察】2019年3月,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记者走访吉林、黑龙江、江西等地发现,卫星定位保证精量播种,微型气象观测站精准预测天气,自动化除虫的高标准农田……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于田间地头,让粗放、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变得精准高效,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故事二:诞生更多新职业

  孔珍珍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成了白领,还成了“福尔摩斯”。

  孔珍珍家住大别山脚下的河南省光山县,平日种地务农。自打丈夫打工时伤了腿,她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照顾公婆和丈夫,将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睁开眼睛就能看见明天、后天,甚至未来几十年的日子。”孔珍珍回忆,当时觉得日子没啥盼头。

  如今,她每天早上8点来电商扶贫基地,握锄头的手改成握鼠标,她成了电商平台内容审核员。

  内容审核,就是在电商平台上扫描发现违规信息,并进行审核、标记,形成大量标记后,为人工智能风控算法提供数据积累。孔珍珍所服务的平台用户已达3亿人,每月需要拦截违禁商品信息上百万条,这些都需要她和同事们仔细甄别。

  平日里虽然也接触电脑,但初来乍到时,孔珍珍还是惊讶于快节奏的工作和海量涌入的信息。但她很珍惜这份工作,经过一点点摸索经验,渐渐地已经可以一天处理5000条商品信息。

  一些违禁的食品、色情、网络“黑产”等信息藏匿在海量的商品信息中,数百位孔珍珍就像福尔摩斯一样,每天与各种网络暗语斗智斗勇。“比如‘飞天壁画,支持面交’这样的描述,加上一幅壁画、仙女图,我们能很快甄别出卖家是想卖酒。”孔珍珍说。

  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说,农业农村发展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现在,城乡之间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越来越活跃。不仅本土大学生返乡多了,很多海归也到乡村去寻找创业机会。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曾经的贫困地区劳动力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像孔珍珍这样的务农妇女逐渐走出家门,拥有了新就业机会,还提高了收入。在电商扶贫基地,很多项目经理都是返乡大学生,为乡村振兴储备了人才。

  【记者观察】除了全职工作,很多人还成了“斜杠”农民。春种秋收时,他们务农;闲暇时刻,有的在景区做演员,有的拿起画笔增收,有的在家门口的扶贫工厂上班做蓝领……随着乡村振兴拉开大幕,更多新产业模式会应用于乡村,更多新职业将激发新动能,让农民进入“创”时代。

   故事三:时髦老汉开启智能新生活

  头戴鸭舌帽,身穿黑色皮衣加毛线围巾,刘永章成了时髦老汉,再也不是那个窝在大山深处、身着破旧衣裳的老人了。

  刘永章家住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回龙镇周家村,妻子罹患重病,他只能守着1亩多地种点玉米、高粱,再养上几头猪,一年到头家庭收入微薄,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交通不便,每次去镇上,他还要翻山越岭,步行约3个小时。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8月在青海省考察时指出:“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好,保质保量让村民们搬入新居。大家生活安顿下来后,各项脱贫措施要跟上,把生产搞上去。”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走出大山、改变生活,当地政府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8年,刘永章一家六口告别了生活30余年的砖混结构老房,搬至金龙社区,住进12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房。他说:“做梦也没想到,还能住上电梯房。”

  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致富。金龙社区旁边建起了鞋厂、电子厂,搬到这里的很多农民成了流水线工人,月薪3000多元。刘永章的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一家很快就脱贫了。

  收入提高,刘永章享受起智能化生活。这两年他陆续置办了智能电视机、智能冰箱和全自动洗衣机。看到有人用上扫地机器人、投影仪等智能设备,还有一些年轻人玩直播,好奇的老刘也跃跃欲试。

  站在金龙社区,街道宽敞,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时髦老汉笑得合不拢嘴,拉着记者用新购置的手机合照……

  【记者观察】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群众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条件发生大变化,日子越过越有劲头。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参与记者:刘高阳、刘智强、王建、姚子云)

责任编辑:邓玉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