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同时,今年也是布满荆棘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
我市在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工作中,交出这样的答卷:既要抢抓机遇、敢闯敢试,又要遵循规律、稳中求进!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十大改革攻坚”,围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流程再造、人才制度、科教、财税金融、资源环境、企业改革、对外开放、优化法治环境、市域社会治理等10个领域开展攻坚突破。
在实践中,我市涌现出一大批改革典型:市与油田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工作协作机制的做法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主任杨晓渡批示肯定;市检察院“三位一体”非羁押诉讼模式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批示肯定;九三学社东营市委“科技服务企业”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武维华批示肯定;市委政法委打造全要素网格化服务体系的做法得到省委书记刘家义批示肯定;东营区农村“厕改”经验得到国家三部委发文推广。
……
滚石上山再发力,面对必须过关的大关难关、必须迎考的大考难考,我市改革步履稳健、足音铿锵。
善弈者,谋局。唯有在战略上把好方向,战术上明确打法,全市“十大改革攻坚”才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2020年3月31日召开的全市改革攻坚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拉开了全市改革攻坚的大幕——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改革攻坚领导小组,组建改革攻坚专班,建立市委改革办、改革攻坚专项小组、职能部门“三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反复研究论证,将攻坚目标细化为63项具体任务,建立任务书、作战图,全面发起改革攻势。
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流程再造是制度创新的“牛鼻子”。今年以来,我市以更高标准制定“1+12实施方案”,在全市掀起流程再造热潮。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下放,创新开展镇街赋能扩权试点;精简办理流程,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开办“政府免单”服务、率先启动退休“一件事”改革,全面推行“六简审批”,东营市列入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样本城市;推行“一网通办”,市级自建系统已全部对接政务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子政务网络“光纤村村通”,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一张网”格局。
平台是改革发展的基石。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市聚焦平台建设按下“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改革快进键”的生动一幕。
开发区完整实现统一审批、统一执法、统一监管
干部员工全员“竞”岗,杜绝照顾性安排,管辖面积、工作机构、人员全面压“减”,大力推行“管委会+公司+基金+专业招商团队”体制,在“加”中彰显创新活力……目前,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管辖面积总体压减83%,管委会内设机构总体压减69%,管委会人员总数压减74%。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开发区改革任务,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经验做法获得了省商务厅的高度认可。
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跑起来”需要动力和活力。
动力哪里来?活力哪里来?改革是引擎,是源泉。
今年来,全市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聚焦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实施科技创新,坚持“一产业一平台”,加快高端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入选全省“1+30+N”创新创业体系,成为我省高端化工领域唯一的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3家院士工作站通过省科技厅备案,数量居全省第3位;采取“四不像”模式打造的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成功落地东营……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让“一条腿走路”变成多点开花,我市在新形势、新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
据院长沈美庆介绍,目前,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正在有条不紊地加强建设,计划在3—5年内建成“小而精、小而强”的稀土催化产业技术转化示范基地,目前总投资33亿元的7个项目已进驻产业园。
用好企业改革创新“金钥匙”,激发改革“一池活水”。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政策,市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专项资金,撬动产业基金和银行信贷,推进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首批总投资243.1亿元的300个项目顺利实施。用足用好中央专项债,截至10月底,实际支出专项债券资金97.65亿元,支出率75.31%,居全省第1位。
瞄准高层次人才,狠抓人才制度改革。聚焦“5+2+2”产业发展,确定66个全市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专业进行重点招引,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94人,其中院士17人,外国专家及专业技术人才96人。出台15条油地校人才融合发展具体措施,探索建设了“渤海工匠学院”,筹备组建东营人才发展集团,为人才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要素创新创业服务。
改革与开放结伴同行、相互促进。组建企业帮扶服务队、成立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两个“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线上“云招商”、以东营综保区为核心区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依托东营港开发区规划建设东营国际招商产业园……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机制政策相继出台,全市新签约项目建设势如破竹,对外开放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伴随着密集而铿锵的改革鼓点,一项项含金量高的民生改革措施在我市落地生根、次第花开,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以网格化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点击图片查看一图读懂)
人民调解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尤其是今年,我市积极探索构建“网格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基层民警+律师事务所”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在全市建立实体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409个,其中社区级中心358个,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800余名,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敲响了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的警钟,在胜利医院片区,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我市被确认为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其中东营区、广饶县和利津县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
新生湿地 孙劲松/摄
深入实施“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扎实推进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综合开发、东八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抓住全省补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机遇,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河道行洪不畅等问题,推进实施总投资130亿元的227项工程,目前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天鹅湖蓄滞洪等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无内涝城市”建设年度工程全部竣工。
……
民生所系,改革所向。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资源环境领域改革,围绕提升支撑保障能力推进财税金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法治环境,下大力解决居民医疗、就业、教育保障方面的实际困难等一系列举措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改革覆盖民生的方方面面。
近一年的时间,我市“十大改革攻坚”任务在打破思想藩篱、理顺利益格局中寻找突破,从民心所盼中梳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写下了春华秋实的浓墨重彩篇章。
放眼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画卷正在东营徐徐展开。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上的诸多荆棘与挑战,一次次务实创新、奋发有为的精彩实践,必将汇聚起改革创新发展的力量,推动东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记者 关晨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