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华泰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没想到旗下华泰化工集团还是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
作为我市“4+9”重点工作中的项目建设攻坚的宣传专班成员,记者带着对该集团“年产16万吨环保型生物基纤维项目”这一2020年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好奇进行了采访,一下午的时间记者看到了“一粒盐”在这里的“奇幻之旅”。
“以前叫‘盐化工’,现在紧随山东省、我市的发展规划,改称为‘海洋化工’。如果只看一次原盐的离子膜烧碱加工能力,我们是在全国排第五;但是加上上游有年产200万吨地下盐矿、年产200万吨左右的下游产品,综合起来,华泰化工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是中国化工500强企业。集团有相关生产装置16套、可生产30多种产品,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海洋化工产业链。每年产值在60多亿元,去年年利润是4.8亿元,连续20多年来列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税第一名。”说到这一组数字,华泰化工集团总经理王玉康语气中透着镇定和自信。
产品用途广泛 “好面料”也离不开它
地下深处4000米,140摄氏度,古老而洁净的盐矿在此蕴藏。
“咱们东营市拥有估算地质储量5000亿吨以上的固体盐矿,海盐产量占全国的50%,这为海洋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盐卤资源。目前,经过四五年的探索,公司已经成功从地下4000米的深处溶解、提取了卤水,采输后的空穴也可利用起来,压入待使用的天然气。”总经理王玉康介绍。
经过位于垦利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集团下属公司操作,140摄氏度的固体盐矿注水溶解后,提取上来大约有120摄氏度;经过采暖等热源利用后,由地下管道运输,卤水就一路来到了位于广利化工产业园区的华泰化工集团。经过年产75万吨离子膜烧碱设备,用于生产氢气、氯气和烧碱等产品。
所谓离子膜烧碱,就是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而制成烧碱,即氢氧化钠(NaoH)。站在生产设备面前,记者看到,源源不断的盐水经过一排排白色细管流入到电解槽内,每组电解槽一侧则分出了氯气和氢气、烧碱的不同接收管道。副总经理韩冰告诉记者:“离子膜法烧碱电解装置中,电解单元的阴阳极间距(极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其极距越小,单元槽电解电压越低,相应的生产电耗也越低。现在我们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比普通离子膜电解槽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氯碱工业与人们的吃穿用度息息相关
据了解,盐化工的直接产品有纯碱、烧碱、氯气、氢气和盐酸等,石油化工的直接产品有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当盐化工的产品和石油化工的产品结合起来可生产出大量的新材料,且延伸出的产业链产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王玉康举例道:“我们熟悉的PVC管道、塑料门窗、太阳能发电板、风电机翅、仪表表盘、电子级芯片等工业产品,自来水、酸奶消毒等,还有造纸、农药生产等过程都离不开氯碱工业的参与。其中,公司生产的食品级双氧水占国内市场份额60%以上,也就是说,大家喝的三杯盒装的牛奶中有两杯是用华泰的双氧水给消毒的。”
不过,这还不是终点。在精细化工工艺的加持下,“一粒盐”继续发生着“排列组合”的“旅行”,进一步朝新材料方向衍生。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在自身擅长的产业链条上延伸发展,华泰化工集团注重产品转型升级,从2019年起开始申报了三个项目。王玉康介绍:“一个是10万吨/年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是用我们公司副产的盐酸和甘油作为原料生产环氧氯丙烷,生产过程无污染且耗水耗电量很低;第二个是与山东大学合作建设6万吨功能性硅烷及5000吨高性能有机硅聚合物项目。第三个便是16万吨/年环保型生物基纤维项目。”
生物基纤维(天丝),简单说,是用溶解的方式将木材这种可再生资源的木质素溶出而提取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主要用于莱塞尔这种中高端服装面料中。“这种面料具有吸湿性好、透气、舒适等优点,有很好的柔滑感、悬垂性,而且可以降解。”王玉康表示,2018年,一个机缘,华泰集团了解到,奥地利兰精公司是最大的生物基纤维生产企业,考虑到化工集团产业链未来发展,华泰集团决定引进发展。据悉,生物基纤维项目将借助华泰集团造纸和化工两大产业方面的技术和人才进行攻关,总投资31亿元,年产值可达38亿元,可产生年利税9亿元,利润率在34%左右。
绿色 安全 环保
“打扫卫生也得打扫成世界冠军”,这是华泰集团上个世纪80年代延续下来的做企业的极致追求。正是这种信念,让他们成功盘活了东营市化工厂。
华泰化工集团董事长朱永河介绍:“集团的前身是筹建于1989年的东营市化工厂。为了承担社会责任,1997年,华泰集团对这家国企进行了全面收购,注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当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2007年开始,响应东营市破解‘化工围城’,公司在广利化工产业园区新址规划了氯碱产业链,2010年,实现整体搬迁。”
图为华泰化工集团离子膜烧碱设备所在生产车间。
新址所在地原本是一片荒芜的滨海滩涂,一位去前往考察的外国专家断言:“这里三年内不适合建设项目。”然而,华泰集团秉承“永不言败、勇争第一”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不但实现了三年之内动工、还实现了三年之内让项目落成达产。“公司员工和施工方同吃同住同劳动,三个月没回家把项目建好了。”采访中,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在华泰化工集团,有相当一批原国企职工一路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很多人做了三十多年不改行,且逐渐成长为管理人员、首席技师。
“为了做好经营管理,公司的策略是‘抓两头稳中间’,抓好供应、生产、销售三个环节,销售环节‘宁贱不赊’,所有客户都要带钱提货。至今,华泰化工集团没有一笔贷款,没有任何担保赊欠,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全部为自有资金,这也显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30多年来,集团先后投入数亿元抓安全环保,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环保事故。”的确,安全靠管理、环保靠投入,走在集团的厂区内,记者没有闻到一丝异味。
在朱永河看来,目前华泰化工集团具备了大发展的时机和平台,正朝着绿色、精细化工迈进。他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地域及原材料优势,为我市主导产业提供更多原材料,同时发展炼化与盐化工结合的高分子化工新材料、生物基纤维新材料等产品。”
在“延链、强链、补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市工信局原材料与消费品产业科获悉,我市氯碱生产企业共有5家,目前都是国际领先的离子膜法制烧碱技术,能耗强度均在320千克标准煤/吨碱左右(省要求到2022年达到325千克标准煤),企业主要产品为烧碱、液氯(附产氢气、盐酸)。其中——
烧碱产能在199万吨(折成100%后),主要应用于电解铝行业,少量用于石油化工(用于调和炼油副产品硫酸的PH值)和精细化工行业(油田助剂)。液氯产能180万吨,下游主要产品有环氧丙烷、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我市产能分别为23万吨、57万吨(华泰待投产32万吨)、10万吨,以上产品年可消耗液氯116万,均为烧碱企业自建项目。氢气产能5.17万吨,主要用于生产苯胺、双氧水,均在烧碱企业内加工生产、消化。
广利化工产业园区是我市氯碱化工产业的主阵地,现已形成以华泰化工集团、山东金岭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氯碱化工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临港产业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孙立胜表示:“未来,园区将根据国内外化工领域技术发展水平,结合东营市盐矿资源优势,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念指导下,以打造全省高端海洋化工重要生产基地为目标,积极完善氯碱化工产业链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盐化工产业链上的甲烷氯化物、环氧丙烷、功能性硅烷、新型生物基纤维等一系列延链、强链、补链项目,力争到2022年园区氯气就地消化率达到85%以上,极大减少由氯气外运带来的安全、环保问题,实现园区循环可持续发展,为东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 刘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