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明集乡:支部领办合作社 织出五彩新农村

  “唧唧复唧唧”,尽管是清明假期,利津县明集乡东望参村的一处厂房里却传出了织布的声音,厂房内14台老式织布机整齐摆放,妇女们循环往复地投梭拉扣,远处还有三五人正在梳布刷机。原来,这是利津县望参古窑十八梭家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工织布了。

  今年以来,东望参村“两委”看到了明集乡基层党建群里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文件和案例经验,就萌生了开办合作社的想法。“手工织布”这个点子,来源于党支部书记王志东的妻子,她在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都会在家织布来增加收入。“我们村里有很多妇女都自己在家织布,织布的时间很灵活,完全不影响妇女照顾孩子和干农活。”王志东介绍道。

  通过与村内党员、群众代表开会商议,村“两委”决定借助支部领办合作社形式,发展村内手工织布产业。成立合作社党支部,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推行支部班子与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交叉任职。合作社牵头统一制作销售,整合分散的资源,不仅能解决村民“愁销路”的问题,还能提升产品附加值约20%,每年增加集体收入约4万元。通过“支部+实体”“基地+订单”“联结+帮带”的“3+”模式使党组织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导者、农民增收的推动者。

  为了开辟场地,王志东清理出自己之前种蘑菇的大棚,修整为450平方米的厂房。结合望参片区的文化历史特点,成立望参古窑十八梭家纺农民专业合作社,设计出“望参古窑十八梭 梭梭织出热土情”的品牌理念并注册商标。村“两委”还到水落坡考察缠线机,打算让70多岁的婆婆们手工缠线,让老人们打发时间的同时也能赚点零钱。

  合作社织的布是借助老式织布机手工织出的老粗布,需要经过经线、收线、穿扣、梳布刷机等多道工序。王志东介绍起手工粗布来滔滔不绝:“经过层层人工,织成的布最大保留了棉纤维的特性,绿色环保,这是机器织布无法企及的。手织布因其线粗纹深,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按摩点,舒适又保健。冬暖夏凉,透气性又极强。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做成的手织布也自然蕴含了更多的情感温度和自然能量。”针对手工织布的特色,合作社打算通过电商渠道进行统一销售,保证销路的同时打开“东望参”的知名度。

  建好了家纺合作社,王志东后续还打算挖掘望参古窑文化,建设村史馆等展馆,打造集历史文化、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文化街,联合学校开设民俗课,还能增加体验定制环节,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东望参村的支部合作社是明集乡书记创新项目的一部分,近年来,明集乡大力开展书记创新项目,设立50万元项目基金,鼓励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8家,带动村民200余户,以“支部+公司+合作社+社员”的四位一体模式,带动村民增收,促进村级产业发展。

(记者 张振)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