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漂洋过海”的秘密

  日前,在利津县盐窝镇南苏村30亩的冬枣园内,三辆集装箱货车整齐地排列在路边,十多个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不久之后,这3万斤冬枣将“漂洋过海”走上加拿大人的餐桌。“明天还有1万斤冬枣发往泰国。”南苏村党支部书记韩志刚边忙边向记者介绍。

  同样是卖冬枣,以往韩志刚除了等别人上门收购,就是到大集上摆摊卖,不仅辛苦还赚钱少。今年,他通过提升品质,让冬枣走上了国际餐桌。不仅如此,南苏村的冬枣还不愁卖,今年园内10万多斤冬枣已经全部被预定。“每斤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将近9块钱,预计今年收入能到100万元。”韩志刚说。

  利津冬枣走出国门纯属偶然。听说冬枣的出口价格是本地售价的3倍,韩志刚便主动上网查阅资料,与出口公司进行联系。“我当时联系了临沂的一个公司,去那一看,人家对出口产品的各种指标有180多项要求,而自己产品能达标的寥寥无几。”

  为了让偶然变必然,韩志刚下足了功夫,他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升产品品质。通过政府帮扶,他邀请了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开展技术指导,对园内土质、气候、环境进行分析,不断进行种植品种改良试验,逐渐解决了果实色泽、口感上的问题。他还改进了冬枣大棚的种植技术,更换覆膜材质,改造提升大棚结构,成功将冬枣成熟期提前了一个半月左右。

  韩志刚还在农药喷洒和防虫防害上狠下了一番功夫,对果树生长的绿盲蝽等害虫专门进行分析,根据害虫习性和生长周期,将农药由原来的“漫撒”改进为“点滴”,极大降低了药残。在施肥用料上,韩志刚加入活性益生菌和硒元素,让产出的冬枣更富营养。2018年,韩志刚种出的冬枣获得中国农民丰收节金奖,并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验,成功拿到了山东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证书。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韩志刚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村民致富,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今年,他围绕冬枣做起了“文章”,流转全村200多亩土地发展冬枣特色种植。韩志刚不仅将流转土地的费用在正常价格基础上提升了200元/亩,而且优先招募本村村民做技术工,让他们实现土地流转费用和打工费用的双收入。说起下一步打算,韩志刚想得非常长远:“村民在我这里工作不仅有收入,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管理运营技术,我打算等土地流转期限一到,就把果树、大棚送给他们,那时候他们既有技术又有产业,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好。”

  (记者 李怀苹 通讯员 季凯强)

(责任编辑:刘楠楠)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