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爱心学校:让家长不再为“孩子去哪儿”发愁

  “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

  ……

  近日,记者来到广饶县广饶街道康居社区的假日爱心学校,还未进门便听到了这样一段熟悉的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课堂上,社区“五老”志愿者成荣才正在给孩子们上京剧课,二十多个孩子跟着成荣才的二胡学唱,一板一眼,有模有样。

  “我们的假期爱心学校已经连续举办很多年了,社区孩子们在这儿上课,既可以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还能让孩子延续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可谓一举两得。”康居社区居委会主任尹林虹告诉记者。

  据尹林虹介绍,今年康居社区的假日爱心学校为期42天,共招募了30名社区子女,开设国画、剪纸、书法、音乐、京剧等20门课程。授课的老师都是像成荣才这样的社区“五老”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

  青少年课后托管和安全历来都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自2014年开始,市关工委就率先在东城街道安宁社区试点“四点半学校”,着力解决学生放学后托管难题,并逐步在全市推广。同时,探索在“四点半学校”基础上建设“假日爱心学校”,利用暑期集中开展“五老”志愿服务活动、拓展服务内容,由看护型向思想教育和才艺培养型延伸,服务时间由“放学后”向“假期”延伸,力争给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据统计,今年暑期,全市共建立各类“假日爱心学校”60余处,400余名像成荣才一样的“五老”志愿者参与其中,活跃在我市的社区、农村,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孩子们辅导暑期课业、传授传统技艺、进行思想教育等,成为一支暑期护航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力量,1000余名青少年从中受益。

  “假日爱心学校”在重点做好青少年假期看护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青少年思想教育,力争成为青少年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的“假日爱心学校”还邀请“五老”志愿者讲授红色故事,组织青少年到爱国教育基地参观等,增强青少年的爱国爱党意识。此外,还根据青少年需求和“五老”志愿者特长,开设了书法、绘画、曲艺、棋艺等课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尚艺术情操。

  在“假日爱心学校”建设过程中,市关工委始终注重资源整合,将社区、农村的新型市(农)民学校、“五老”工作室、党员活动室等阵地有效整合,把“假日爱心学校”打造成社区党组织活动、“五老”发挥作用、学生得到看管照顾的综合场所。同时,主动融入基层党组织党建,把“假日爱心学校”打造成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品牌工作。

(记者 张利波)

(责任编辑:刘洁宁)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