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财一线】我市大型液体散货码头泊位迎来“10万吨”时代,建设必要性充分——“大海的波浪 翻滚着我们的向往”

  今年6月4日,由万通海欣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共同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山东渤海湾海欣港务有限公司,取得《交通运输部关于东营港东营港区一突堤北侧1号、2号液体散货泊位工程使用港口岸线的批复》,同意在东营港东营港区一突堤北侧建设2个10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1030万吨,使用岸线长度636米。

东营港一突堤俯瞰图

  该工程是东营港获批的首个10万吨级码头工程,也是山东省港口资源整合以来东营港首个岸线使用获批项目、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成立后投建的第一个重大港口项目,项目总投资9.6亿元,预计达产后每年实现码头经营收入约1.9亿元,年利润约1亿元。

  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发挥东营港腹地优势,拥有接卸大型油轮等重要资源能力的深水大港无疑是首要因素。近日,记者对10万吨级泊位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调查。

  符合省内石化行业规划布局

  顺应集约高端开放发展趋势

  6月21日上午,东营港一突堤,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与前期的开放式泊位不同,这里没有较长的引桥,而且有防浪防波堤围抱,大型船舶停靠更快捷、更方便、更安全,作业受风浪影响小。”山东渤海湾海欣港务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项目成功获得批复后,施工人员已经开始抢抓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心情的急迫折射的是工程的急需。“岸线方面交通部已经批复,深水大港的建设符合山东省石化产业政策,对我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市交通运输局港航管理中心处长杨阳认为,无论从东营港自身发展,还是从全市经济发展,深水大港建设迫在眉睫。市发展改革委能源与基础设施发展科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进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及“黄、蓝”两区的建设,推动东营市产业发展集群化、港产城融合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山东万通海欣港务集团总经理助理安全总监周万里认为:“为大型原油船进出创造条件能够解决原油供应的问题,这是建设高端化工基地的重要支撑。”

  从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国家发改委、山东省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对行业发展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推进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通知》以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等文件相继出台,在加快向油区、港口和石化园区集中,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厂使用进口原油,加快炼化一体化步伐,推动地炼企业“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转变等方面给出鲜明信号。2018年6月,《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印发,提出聚焦山东石化产业基础最为雄厚、基础设施配套最为完善的鲁北环渤海区域,发挥沿海临港和土地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世界级的先进石化产业集群。文件还明确指出,东营市功能定义为东营炼化一体化区,重点依托港口和炼化产业基础优势,按照国际一流标准高水平建设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2018年10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地炼、钢铁等七大高耗能行业提出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地炼企业转型方案和实施节点,进一步将地炼企业原油加工能力缩减至9000万吨。

  “从省内港口群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竞争过程中的差异化分工,有利于港口整体的进步。”周万里介绍,去年3月底,由山东高速集团控股的国有企业集团山东渤海湾港口集团正式成立,这一港口集团由滨州港、东营港和潍坊港整合组成,以期通过统筹各港口所涉岸线、航线资源,形成渤海湾港口及岸线的统一的规划、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做大做强。在这一梯队中,深水大港的建设有利于与青岛港等形成补充,提升我市港口竞争力。

  不难看出,未来,省内石化产业将朝向高质量、集约化发展,地炼行业整合势在必行,尽管总体规模有所缩减,但石化产业仍将是山东省支柱产业之一,鲁北地区也将成为山东省未来炼化一体化的主战场。而在这个主战场上,东营港的做大做强,彻底打通沿黄经济带的海陆通道及黄河三角洲出海口,使之成为衔接环渤海经济区与沿黄经济带的重要枢纽、通达中国沿海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

  改善液体散货通过能力不足现状

  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需要

  记者从市发改委工业科获悉,目前,我市16家炼油企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获取到进口原油使用资质,获准年使用指标3735万吨。庞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东营港对原油及燃料油的进口需求。随着东营港区栈桥作业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东营港区码头吞吐量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液体散货吞吐量,由2010年的200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2621万吨,现已成为渤海湾重要的石油化工品中转基地。

  “现在能够接卸原油的泊位只有中海油建设的2个5万吨级泊位和万通公司建设的2个3万吨级泊位,满足不了的只能通过外地港口转运。两个10万吨级码头年设计吞吐量为980万吨,能较大程度上缓解接卸压力。”周万里说,前两年有一次油价低的时候,企业大量进口原油,有的油船在某些港口能排上一个月的队,企业为此所付出的成本大大增加。

  “公司获准原油年使用指标为276万吨。如果一次性从国外买上100万桶油,就得需要十几万吨的船。现在东营港5万吨以上的船不能靠,我们就得把原油卸到青岛港库区,从再从库区把原油分装到三条4万吨的小船上转运到东营港,时间长、环节多,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东营市亚通石化有限公司企管部部长崔恒军分析说,在接卸过程中,两个5万吨的船所需的卸货时间比一条10万吨的高,滞港费同样也高。除此之外,公司现在每天能够加工1万吨左右的原油,大船来油显然能够减少小船因频繁靠泊而产生的成本。

  实际上,船舶大型化已成为低碳经济下的必然选择,船舶大型化带来的是运输成本的节约,运输效率的提高,能够为船东及货主带来经济效益。2015年东营港完成原油、燃料油等液体散货占其吞吐量的70%。东营港以液体散货为主体的货类结构,带动了3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到港数量的增长,2015年3万吨级以上到港船舶数量已达2010年的35倍,而目前东营港只有4个3万吨级以上泊位,仅占其泊位数量的7.7%,现有码头靠泊能力不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需要。10万吨级码头建设是顺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能够使我市港在码头泊位等级上提升一个层次。

  降低腹地企业运输成本

  提升运输过程安全性和环保性

  “与深水港口相配套的是罐区、管线,这些都能更好地服务到腹地企业。”山东万通集团企宣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集团目前在东营港具有580万立方储备罐区,“东营港——万通石化燃料油、成品油输油工程”已经竣工。按我市炼化企业目前的生产加工能力计算,仅汽车运输和损耗费用每年就可节省资金近10亿元,对郝家等工业园区内重化工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可形成运转快捷、调节自如的跨区运输大动脉,将极大增强东营乃至山东省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调节能力。

  据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所主编的项目可行性报告统计,目前罐车运输油品30公里以内约为0.7元/吨/千米,30公里以外约为21.12米元/吨/千米,而水运运输费用为0.004至0.006元/吨/千米,采用罐车进行二次运输的成本高昂。

  另一方面,按此次获批的项目进口原料油930万吨考虑,当80%的进口原料油通过青岛、日照、烟台等周边港口接卸后再陆路运输至东营市地炼企业,考虑采用标载30吨的油罐车,则每天需要约680车次油罐车上路运输,这将极大占用山东省及我市的道路运输资源;同时,汽车运输原料油,油品在装卸及沿途中的蒸发总损耗达3%,这既造成效益损失,又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公路运油存在环节多、作业复杂、易燃易爆、易受气候影响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将给企业及社会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随着东营港基础设施功能的完善和港口后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与完善,东营港经济腹地将逐步向鲁西南、冀中等地延伸。可见,此次获批的项目拟在东营港区建设2个10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1030万吨,能缓解东营市北部油品运输压力。

  响应战略布局,有利于改善东营港液体散货泊位通过能力不足的现状,有利于降低企业原材料运输成本,有利于缓解油品陆运运输安全和环保压力,有利于促进我市石油化工产业规模发展……利好多多,自需奋蹄。正如一句歌词所唱到的:“大海的波浪,翻滚着我们的向往”,深水大港的建设以及我市港口竞争力的提升将为我市炼化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美好的“向往”。

栏目主持人 刘冬辉

(责任编辑:刘洁宁)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