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语思】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我市总人口215万,其中农村人口109万,占半数有余。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垃圾量日渐增多,如何有效环保地进行垃圾治理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目前我市农村垃圾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又存在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近日,记者随机走访了我市部分村庄和两个大型垃圾处理厂,对农村的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了深入探究。

  城乡环卫一体化:“一把扫帚扫到底”

  来到垦利街道左一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水泥路面,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没有破损且四周没有垃圾堆放。正在清洁路边杂草的保洁员刘月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柴火都是乱堆乱放,现在都有集中堆放区域,村民环保意识也强了,环境比前几年好多了。”

  目前,垦利区黄河口镇、永安镇等四个乡镇(街道)及红光、垦东办事处的保洁工作都由东营环渤海物业有限公司通过政府招标承包。“我们主要负责村庄的路面清洁和垃圾回收,公司有40多辆垃圾车,每天早上7点出车,对各村垃圾进行回收。回收后的垃圾统一运送到华源新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处理。”环渤海物业副总经理魏克勇在接受采访时回答道。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所辖5个县区40个乡镇街道1781个行政村203个居委会全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并将4个市属开发区和1个省属示范区纳入监管,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乡达到97%以上。我市对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创新,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调整为“县区城市管理部门统管”,着力解决了各自为政和垃圾搬家问题。全市所有县区均设立了环卫管理处室,所有乡镇街道配备专门管理人员,组建了7272人的农村保洁队伍,平均每50户配1名保洁员,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我市环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费用全部由各级财政承担。农村保洁员工资实行市县乡三级按3:5:2比例承担,其中利津由市承担40%,城乡环卫一体化年度建设及运行经费达到2.7亿元,人均超过120元。

  垃圾焚烧发电:一吨垃圾发电280-350度

  那么,村子里的这些垃圾是运往何处处理,又是怎样进行处理的呢?一提到垃圾处理厂,臭气熏天,露天填埋可能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近日,记者来到垦利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现场,情况却大为不同。该项目由东营华源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现代的办公大楼、醒目的科普长廊,尤其是看到垃圾舱内巨大的垃圾山却没有闻到异味。公司总经理杜莲介绍:“我们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2017年11月取得项目施工许可证,2018年12月13日完成并网发电,目前机组整体稳定运行,每日实际生活垃圾处理量达到700吨。项目的运行保证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的同时也输出了绿色电能,日均发电量在21万度左右,上网电量约18.5万度左右。一吨垃圾的发电量为280-350度,够一个家庭使用好几个月。垃圾焚烧过后的炉渣会当作建筑材料使用,垃圾发酵时产生的污水会使用渗滤液进行过滤,达标后排放。”

  来到操作间,两位师傅正在紧张地操作行吊将垃圾抓放至焚烧炉入口。张兰山师傅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所有的行吊工都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他本人则是拥有着5、6年工作经验的熟练工。在谈到垃圾处理厂这几年的变化时,张师傅朴实地说道:“这几年垃圾越来越多,证明着咱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啊!”

  据了解,我市当前生活垃圾日产生量超过1850吨,建设日处理能力980吨,本地焚烧日处理量1200吨(入炉920吨),其他650吨运往外地处理或暂存,处理能力不足。为提高处理能力,我市加快配套完善生活垃圾处置设施,重点抓好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广饶和垦利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河口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设施改造建设,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能力,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到2020年底达到98%。

  垃圾分类:实施起来难度在哪里?

  记者走访一些村庄时发现,普遍存在垃圾桶内垃圾混杂,多是土和杂草,还有部分塑料盒、塑料袋等。对此,垦利区环卫处主任王俊庭向记者介绍说:“农村的垃圾目前以生活垃圾为主,土多,冬天多煤灰煤渣,还有农作物垃圾例如瓜秧,导致分类回收困难,垃圾质量较低。现在没有市级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文件支持,仅仅依靠县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来开展这项工作,在资金、力量等方面都会不足。其次,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调研程度不够,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比例、数量等没有基础数据,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工艺不明确。”

  “现在村子里多是老年人,因此村里保洁员的年龄普遍偏大。保洁员越来越难招,工资低,工作又累,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要建立稳定长效机制,保障有关经费。”王俊庭介绍。

  垃圾应当分类,但分类好的垃圾能否分类进行处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市的垃圾处理设备还无法做到垃圾分类处理,依然是统一进行焚烧处理。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综合部部长刘婷说:“现在都是进行统一处理,还达不到分类处理的阶段,设施没有那么先进,大部分市民也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若要进行垃圾分类,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不仅需要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把垃圾分类行为从‘要我分’引导到‘我要分’。同时基础设施也需要改进,尽快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我们强烈呼吁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垃圾处理,从而让他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知道垃圾都去了哪里又是如何处理的,让他们更加注意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建设生态文明做贡献。”刘婷呼吁,“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应当落到实处,现在很多人在倒垃圾存在误区,剩菜连着菜汤一起扔进垃圾桶,饮料没喝完连着瓶子一起扔进垃圾桶。垃圾内含有水分,会大大降低垃圾的燃烧热值,降低发电量。因此,我们呼吁大家要做到垃圾干湿分离,将水倒出后再扔垃圾。”

栏目主持人 王敏

   记者短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推动农村垃圾治理更加系统和完善,首先要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知识,让村民真正意识到垃圾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同时加强引导,建立奖惩制度,激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和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群众意识提升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助力。政府要进一步保障经费投入,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区域环境质量要求和垃圾转运工艺等,进一步配套建设隔离绿化带、规范污水处置系统并提升工人工作环境。同时要强化监督考核,对于治理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农村的垃圾治理更加完善,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乡村环境更加美丽。

(责任编辑:张馨月)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