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赴县区调研采访报道:惊艳今日“铁门关”
大学习 大调研 大改进·东营日报赴县区调研采访系列报道
“铁门关”: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四月末,记者走进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美景如画,村容整洁,村民从容,不禁感叹,“最美人间四月天”、惊艳今日“铁门关”!
历史上的前关村,是昔日“铁门关”遗址所在。在前关村的史志墙上,详细记载了“铁门关”的兴盛与凋敝。铁门关是明清两代繁华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人口密集,店铺林立,几百年前曾名闻天下。有歌曰:“豪哉铁门关。帆如驶人如蚁,海客来耀锦绮,掷腰缠如敝履。熙来往兮宴宾朋,祈灵佑兮隆典,梨园一曲醉升平,酒绿灯红罗甘旨。更有星相医卜,舞女歌姬炫厥,聪明妙听视,不远千里来,逦迤风尘几过客,叹羡为抚嗟,兹海滨一蕞尔,滋息繁荣得至此。”然而,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夺大清河河道(济水下游)入渤海,这次决口让济水彻底消失。从此灾祸骤降,海啸河患连连不断,铁门关频遭洪流损毁。光绪十二年,铁门关最终被黄河水淹没。洪流涌过,留下一地荒凉,繁华尽处,沧海归于桑田。
繁盛一时的铁门关虽然实物已然不存,然而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深刻地影响到当地的一些文化传统和习俗。1957年,“铁门关”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文物普查时,因地上已无建筑物,故又改为“铁门关遗址”。1979年,利津县将其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山东省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前关村更是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市级安全文明村”。
今日的前关村,这颗昔日的“济水明珠”,缘何再放光彩?村党支部书记崔星国给出了答案,“近年来,村里办了三件事:一是成立了前关村家庭农场,依托农场实施了土地深松项目,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统一购置,节约资金,提高产量。流转土地100余亩建设了养殖园区,14户群众在此发展养殖业,户均收入15万元以上。二是新建铁门关文化馆,把招牌亮出来。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占地360平方米的铁门关文化主题展馆,并对村庄进行了整体仿古式打造,建成了仿古式村庄大门、铁门关城墙、戏楼式乡村剧场等一系列仿古建筑,建设了3000余平方米的休闲广场,让人们走入铁门关,全面接受历史传统文化的熏陶。三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先后成立了石磨面粉、手工老粗布、手工鞋合作社,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建设了‘电商之家’,让前关人足不出户就能做生意。”
“铁门关人骨子里就流淌着经商的血液,希望前关村能够再现昔日铁门关商贾如云、游人如织的辉煌。我们深谙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增加群众收入,才能推动村里的发展。”据崔星国介绍,自2016年开始,前关村村集体流转土地近500亩,建设了300余亩的围村林,投资30余万元,建成了集中华钙果、葡萄、苹果为主的“百果园”。2017年下半年,前关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600余亩,计划总投入3.2亿元,建设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垂钓、农事体验和拓展训练等功能区,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步同生”,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目前该项目景观湖区域已完成施工,园区中心区域的生态餐厅及温室大棚即将完工,预计7月1日面向游客开放。
忆昔日铁门关,唏嘘不已,观今日“铁门关”,容貌靓丽。若问乡村美景哪里寻?请来前关村看一看!(记者 王敏)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