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赴县区调研采访报道:广饶县叫响农产品品牌
大学习 大调研 大改进·东营日报赴县区调研采访系列报道
新型农民闯市场的新路径
——广饶县叫响农产品品牌助推乡村振兴
初夏时节,走进广饶县大王镇吴家村,屋舍整齐,林翠水美,宽敞整洁的道路纵横铺展,道路两旁一树树海棠、紫叶李花开正艳,农家书屋里正有村民忙里偷闲地读书。新型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里刨食,新农村,新农民,他们把土地做成商品,把产品做成品牌,把市场做成了朋友圈。新型农民闯市场,亦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村子绿起来,日子富起来。”吴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卜祥朋说,吴家村的村民已不再靠种粮食作物过日子。吴家村部分土地退耕还林,再整理村闲置土地,发展起800亩经济林,主要种植白蜡、法桐等苗木,在扮靓村容村貌的同时,这些苗木给这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村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
目前,吴家村900亩的胡萝卜高效种植产业园已成规模。村民以每亩土地10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除了土地流转费外,村民还可以到附近企业打工赚钱,相当于拿上了“双工资”,普通村民年收入便能达到6万多元。
广饶县老牌的地理标志产品“花官大蒜”的蒜农们,闯市场更注重品质和品牌。
已经有300多年种蒜历史的花官镇洛程村,是花官富硒大蒜生产的重点村和核心区域。村党支部书记程维远介绍,尽管这里的大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名声在外,但他们并不觉得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仍然有强烈的危机感。
“没有品质,就占领不了市场。”程维远说,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为大蒜和蒜苔注册了“洛程”牌商标,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
今年,广饶县首次推出蒜薹目标价格保险,给蒜农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程维远说:“蒜薹价格保险保障蒜农们旱涝保收。但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得靠我们自己,保证大蒜和蒜薹的品质,坚持做好我们自己的品牌。”
稻庄镇返乡的“北漂”孟小朋,闯市场的路子更是与众不同,他把他的农产品市场,做成了朋友圈。
两年前,孟小朋从北京返乡,在广饶县稻庄镇冯口村村北流转100亩土地创办了东营善耕老农家庭农场。十多年的“北漂”经历,使孟小朋这位现代农民拥有了超前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更像互联网的造星模式,他将十多年的社交圈子变成一个稳定的客户群,把他的产品精准地瞄向固有的客户群体,也就是“圈子里的人”,将互联网的商业浪潮无可抵挡地推向新农村。
孟小朋经营农场的思路十分清晰,他要打造一家高端的、集农产品种植、家禽养殖、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他不追求规模,专门瞄准“圈子”精准出击。他种的地瓜可以远销北上广,尽管地瓜还没运费贵;他种的小米、花生、大豆、红薯、马铃薯等全是二三十年前的本土品种。“产量不高,但还是那个老品质,还是那个老味道。”孟小朋说。
乡村振兴,市场冲浪,千帆竞发。适合自己的,才是科学的。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才会有农民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会有农民的持续增收,才会有农民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刘剑 陈莎莎)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
- 红枣的六种养生的吃法从营养的角度来说,红枣富含钾、钙、铁、锰、铜和...详细>>
- 糖尿病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详细>>
- 秋季养生七个“最佳”“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此时,养生...详细>>
-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详细>>